1、身毒。在中国历史上,对印度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对音)。《汉书》记载:“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天竺国一名身毒”。

2、贤豆
古印度的别译。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详夫天竺之称,异议***,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印度古代被称为“吠陀时代”。这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1700年到公元前500年,是印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代,吠陀文献得以形成,也出现了印度教这一重要的宗教体系。此外,这个时代还见证了许多印度的宗教和哲学发展的重要***。
印度古代叫“身毒”。是华夏文明自先秦时期至隋唐时期之间对现代印度次大陆上之文明区域的音译词。其范围主要指今日印度河流域一带。
唐初将印度统称为“天竺”,天的读音是唐古音“xien”,和“身(sin)”音相似。此外还有“贤豆”的称呼。始见于《史记》,为中国对印度的最早译名,原文为梵语Sindhu,古波斯语讹为Hindhu,古希腊语更转为Indus。
在印度古代,其名称有多种,包括“身毒”、“天竺”、“贤豆”等。
其中,“身毒”是华夏文明对印度次大陆上之文明区域称呼的音译词,主要指今日印度河流域一带。
“天竺”是唐初对印度的统称,天竺国一名身毒,在王舍城之东北。此外,贤豆也是古印度的别译,唐玄奘《***西域记·印度总述》记载:“详夫天竺之称,异议***,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同时,印度也是后来玄奘西域取经时根据读音正名为印度。
叫身毒
身毒是自先秦时期至隋唐时期之间对现代印度次大陆上之文明区域称呼的音译词。其范围主要指今印度河流域一带。由于语音的历史发展、语言传播、词汇扩散,该词的音值拟测众说纷纭,即使《辞海》和《辞源》等辞书,对这一词的注音也不尽相同。
身毒(国名)即天竺也。山海经曰:"身毒之国,轩辕氏居之。郭注,天竺国也。"(此为佛教徒为了抬高印度身份逐伪作《周书异记》、《汉法本内传》、《释迦氏谱》等书欲证明印度比华夏天朝诸民更正统,意为褒蛮陬为中土,贬诸夏为偏方。务在乎噬儒吞道,一直是后世的诟病,然而此举也让华夏历代对印度尊敬有加,除了王玄策与不信佛的初期蒙古,其他朝代都未曾对其兴兵,为两国做出了友好贡献。
古印度哲学流派主要有主要有顺势论派。
这是古代印度唯物主义哲学的流派,最早在后期吠陀时期就已经出现,列国时代是他最为活跃的时代。顺世论派主张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人体和人的意识,也是由四大因素构成的,人死后各因素又复归各因素。
它们分别是1.数论派
2.胜论派
3.瑜伽派
4.正理派
5.弥漫差派
6.吠檀多派
这六派一般认为是印度的正统派,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的非正统派,比较有影响力的比如说佛教,耆那教等。
婆罗门教哲学 婆罗门教源于吠陀教,形成于公元前8至前7世纪,因以崇拜婆罗贺摩(梵天)而得名。它信奉多神,以梵天、毗瑟拿和湿婆为主神,认为它们分别代表宇宙的创造、护持和毁灭三个方面;相信轮回业报之说。婆罗门教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哲学学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数论、瑜伽派、胜论、正理论、弥曼差派和吠檀多派。
请在主题配置设置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514hunyin.com/post/31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