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听廖昌永老师的一些民歌作品,其中2007年发行一张跨界专辑,编入红豆,征服等当年流行歌曲,对于这种美声唱流行的实验性唱法廖昌永老师一直都在尝试,但是外界的评价并不太友好……美声界人事觉得有些拿不上台面,通俗界人事觉得有些不伦不类,普通观众尝完新鲜劲后也不太买账,所以所以这样的作品不多也不主流。
作为普通听众,美声唱法需要基本功,用气用声,字正腔圆的唱法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流行歌曲的传唱性和通俗性,而且大多翻唱歌曲已被听众先入为主,例如红豆,前有王菲版本,后有方大同版本,尽管廖昌永老师的这个版本有精心的编曲和磅礴的交响伴奏,但不会被大多数听众接受。
我们常常会讨论,究竟什么是“美声唱法”,什么是“民族唱法”或称为“民族美声”,还有“通俗唱法”,虽然我个人对于这样的分类方式很反感,但是每年的央视电视歌手大奖赛,都有这样的分组,难免会引起大家的讨论,我之所以会对这样的分类方式反感,主要是因为这样的分类不清楚,反而让音乐本身变得更模糊,事实上我个人认为不应该用“唱法”来分组,而应改用“歌曲”来分组,比如“美声歌曲”,“民族歌曲”,和“通俗歌曲”这样的方式,因为“美声法”只是一种训练发声的方法,不管是唱何种类型的歌曲,都可以透过美声法的训练方式来提高人声的表现力,表现力包含了音域的拓展,共鸣与穿透力的加强,口型与共鸣区对于音色的影响,强弱对比的拉大增加声音的戏剧效果等等。。。。。
因为美声本声就是比较庄重, 比较正规一点的 ,而流行歌曲是比较自由的 ,用美声来唱流行歌曲总感觉美中不足 ,因为失去了所谓的自由的东西, 美声相对来说还是太过于严肃了, 可是如果要真正的唱好流行歌曲的话 ,有学美声的基础去唱可能也更科学一点 ,其实里面也都有相通之处的。
我们常常会讨论,究竟什么是“美声唱法”,什么是“民族唱法”或称为“民族美声”,还有“通俗唱法”,虽然我个人对于这样的分类方式很反感,但是每年的央视电视歌手大奖赛,都有这样的分组,难免会引起大家的讨论,我之所以会对这样的分类方式反感,主要是因为这样的分类不清楚,反而让音乐本身变得更模糊,事实上我个人认为不应该用“唱法”来分组,而应改用“歌曲”来分组,比如“美声歌曲”,“民族歌曲”,和“通俗歌曲”这样的方式,因为“美声法”只是一种训练发声的方法,不管是唱何种类型的歌曲,都可以透过美声法的训练方式来提高人声的表现力,表现力包含了音域的拓展,共鸣与穿透力的加强,口型与共鸣区对于音色的影响,强弱对比的拉大增加声音的戏剧效果等等。。。。。
没有受过美声法训练的人,可以凭着先天的条件唱出悦耳的歌声,可是歌路就比较有限,因为声音的条件没有得到扩展,能唱的歌就比较少,所以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很多没受过美声法训练的歌手,可以把一些通俗易懂的小曲处理的不错,但他们不可能有能力去唱歌剧的咏叹调,而受过训练的歌手,虽然声音的条件得到扩展,但是必须去在处理不同类型的歌曲时,该如何运用自己的声音,用唱歌剧咏叹调的音色和力度去唱流行歌,只会给人一种压迫感。
所以,美声法只是一种训练声音的方式,不管唱民族歌曲或通俗歌曲的歌手,都可以接受美声法的训练,让自己的声音条件扩展,拥有更多在声音上的“本钱”,才能应付更多的歌曲。 像宋祖英或是张靓颖的歌声很明显都是受过美声法训练的。 只是所受训练程度的深浅和方向略有不同。
而电视歌手大奖赛的分组方式让人感到迷惑的就在于,美声唱法组唱的其实都是像歌剧咏叹调这样的“美声歌曲”,民族唱法组唱的其实都是“民族歌曲”,通俗唱法组唱的都是“通俗歌曲”,仔细听一下,若是以“唱法”来分组的话,有哪一组的选手没受过“美声法”的训练呢?
所以,用“歌曲”来分类,我觉得是比较不会让人感到迷惑的方式。
请在主题配置设置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514hunyin.com/post/33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