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西方世界扩展的艺术运动,影响了装饰艺术、建筑、绘画、文学、戏剧和音乐等众多领域。我是学油画专业的,在曾经的《西方美术史》课程上,给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雕塑家——安东尼奥·卡诺瓦的《拯救普赛克的厄洛斯》和《维纳斯》。以及大卫的《马拉之死》、《荷拉斯兄弟之誓》。
《拯救普赛克的厄洛斯》被认为是新古典主义雕塑的杰作,但却在充满***的时刻展现了神话爱好者的风***。现藏于卢浮宫。
新古典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一个新的音乐流派。他们主张音乐创作不必反映社会,而应该回到“古典”去,但并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而是一种对古典主义时期美学原则所做的反思和重新应用。古典主义追求的是冷静客观、均衡的古典原则,追求适度的、理智的感情表现。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发生转向后,成了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曲家。
除了《士兵的故事》外,斯特拉文斯基还创作了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清唱剧《俄底浦斯王》混声合唱与乐队《诗篇交响曲》等。
剑桥学派、瑞典学派和美国学派。
剑桥学派居支配地位,以马歇尔为代表,创立了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其门徒构建了***经济学及市场和厂商理论。
瑞典学派代表人物是维克塞尔,把货币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综合在一起,建立了重视投资需求分析的瑞典学派,提出了著名的“累积过程理论”。
美国学派代表是克拉克、奈特和费希尔等。克拉克提出了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以此说明工资和利息的决定。奈特对风险等作了开创性研究,认为利润来自于不确定性,是承担风险的报酬。费希尔提出货币数量论,并用“不耐心等待”等主观因素说明利息的形成。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起源自马歇尔与奥地利学派。后期的成员包括了奥地利学派的第二代人物-米塞斯、哈耶克。以及由傅利曼领军的芝加哥学派。 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西奥多·舒尔茨(T.Schultze)、P·鲍尔(P.Batler)
一、对应于早期的,俗称: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
二、对应于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俗称:新古典派经济学第二代(New Classical Economics)
三、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流派即:新兴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
对应于早期的,俗称: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
对应于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俗称:新古典派经济学第二代(new classical economics)
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流派即:新兴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
以及20世纪末开始的第四次“整合”
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经济学 (classical economics)。在20世纪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ge ming”、“凯恩斯ge ming”和“预期ge ming”等所谓三次大的ge ming,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以区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集中而充分地反映了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过去100年间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特征,它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证伪主义的普遍化、***定条件的多样化、分析工具的数理化、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案例使用的经典化、学科交叉的边缘化。
“张伯伦ge ming”摈弃了古典经济学把竞争作为普遍现象,把看作个别例外的传统***定,认为完全竞争与完全是两种极端情况,更多的是处在两种极端之间的 “竞争”或“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他们运用边际分析法,分析了“竞争”的成因、均衡条件、***效应等,从而完成了微观经济的ge ming。
“凯恩斯ge ming”使得西方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实现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分野,从而在理论体系上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而凯恩斯则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凯恩斯完成理论创新包括: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定及其理论基础“萨伊定律”,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导致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在于“消费倾向、灵活偏好和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据此凯恩斯提出的政策建议强调,***须***取财政政策增加投资,**经济,弥补私人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消除产生失业与危机的基础。
请在主题配置设置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514hunyin.com/post/38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