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都懂,不懂的是人心,特别是年轻人的心。白岩松的说教,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教育别人,而没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现在的年轻人所见,所闻,所思的是怎么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现实,他们认为,我不是不努力,而是我努力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他们认为白岩松的说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把他们的付出看做一文不值了,所说的话没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我想这是他翻车的主要原因。
郑渊洁先生受人喜欢的原因:主要是他更接地气。他讲的话更有烟火气,更有人情味,将“大道理”蕴含在幽默之中、通俗易懂,不让人烦。然而,白岩松老师更高冷一些,讲话有一点居高临下的感觉、也更显得直来直去,不同角度解读出不同味道,“翻车”不奇怪。
我们随便看一看郑渊洁先生最近回答网友的几个问题,就可以发现:网友与郑渊洁先生之间的互动,就像是邻家初长成的少男少女,心里有了困惑、有了心结,一如既往向自己信任的那位邻家老爷爷求解。受人尊敬的老爷爷又很贴心地用风趣的话语,将一些“成年人慢慢才会明白”的道理,轻飘飘地说出来。既让道理都变得浅显易懂、又让对方感受到如沐春风般的暖心。
上面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一位理性的普通人、一位有智慧的长者,用最简短的话,说到对方心坎里。其实,这就是“人性的真诚与不做作”。
下面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网友咨询的一些“关于带有急议性、社会现象”的问题。郑渊洁先生也没有站在“所谓道德高地”居高临下地说教,也没有讲什么“哲学大道理”,更没有“带点批评味道”的指责,就是“以小见大”引起对方的进一步深度思考。
其实,我们网友数千转发、上百评价也可以看见:一位60多岁的老爷子能受年轻人喜欢,除了“贴心、暖心、有烟火味”之外,看待问题、评价事非“客观、公正、不偏不倚”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延伸阅读:
西晋晋武帝当政的时候,天下大旱。老百姓吃不到粮食,纷纷饿死。当时的太子说了一句,“老百姓没有粮食吃,他们怎么不去吃肉呢?”一时之间引为笑谈。被人笑话了上千年。其实白岩松的那些话不就是何不食肉糜的翻版吗?作为这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他已经习惯了通过说一些看上去很有道理,实则没有啥营养的话,妄想做青年导师。殊不知,青年人现在不好骗了,现在也不是十几年前那个用几篇意林,读者上的水平的言辞就可以混饭吃的时代了。
或许是他脱离群众了,因为他已经太长时间没有与底层发生实质性的交流了;也或许是他一直以来都是这么个风格,只不过现在的受众已经不吃这一套了。反正看到他被骂,我心里还挺爽的。(白就是那种明明是自己命好,赶上了好时候,却对时代给人带来的红利闭口不谈,满嘴自我标榜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只会说,你们年轻一代不能吃苦,我们当初怎么怎么样的那类人)
对郑渊洁先生,貌似没见他对年轻人说教过什么。注意,“说教”和“建议”是两码事。白是前者,郑是后者。
是的,当一部分人成为既得利益者,他就是这么不知不觉的脱离群众的。哪怕他嘴上说得再好听,做的也是“何不食肉糜”的事。
请在主题配置设置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514hunyin.com/post/39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