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名著是2000年评出的,是五大洲百余城十万读者投票选出的结果。这十大名著都是小说,很遗憾我们中国的作品没有一部入选。或许20年前世界读者对于我们中国文学了解比较有限吧。他们评选出来的这十部作品,公道(大多数读者所具有的胸襟)的说,还是比较客观的。
3.《童年》(苏联/高尔基)
4.《呼啸山庄》(英国/艾米莉·勃朗特)
5.《大卫·科波菲尔》(英国/查尔斯·狄更斯)
6.《红与黑》(法国/司汤达)
7.《悲惨世界》(法国/维克多·雨果)
8.《安娜·卡列尼娜》(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9.《约翰·克利斯朵夫》(法国/罗曼·罗兰)
我还真不知道有什么世界十大名著,在网上搜索“世界十大名著”,出来的是这样一段文字:
《世界十大名著》指2000年,根据《***》和美国《读者文摘》组织的横跨欧、亚、美、澳、非五大洲百城十万读者的投票调查,精选出的十部经典长篇名著。这十部名著代表了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最具世界性代表的世界文学***和其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作。
仅仅十万读者就能决定“世界十大名著”的归属?我想知道这“十万读者”里有多少中国读者?这个所谓的“世界十大名著”的榜单至少我是不认可的,中国至少应该有《红楼梦》可以上榜。
简单说一下,这份不那么令人信服的”世界十大名著“包含《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童年》、《呼啸山庄》、《大卫·科波菲尔》、《红与黑》、《悲惨世界》、《安娜·卡列尼娜》、《约翰·克利斯朵夫》和《飘》。
这里面,我看过《巴黎圣母院》和《飘》,也看过《飘》改变的电影《乱世佳人》。可能是翻译水平不够好,也可能是文化差异,我真的并不觉得《巴黎圣母院》和《飘》比得过《红楼梦》。这也是我不认可这个“世界十大名著”的原因之一。
世界十大名著分别是:
一、俄国作家列夫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前部是以19世纪,俄国经历的两次战争为素材写作而成的。它以宏大的场面,细腻的叙事,史诗一样的描述,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画卷。这部书创作于1863一1869年,历时六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之化财富,也是作者倾尽心血最多的一部作品。
后一部作品也是作家的代表作。它描述主人公安娜为追求幸福愛情,却在虚伪的卡列宁冷漠,自私面前碰的头破血流,最终以悲剧收场。
托尔斯泰的另一部作品《复活》也是精典中的精典,也是值得一读。
二、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31年创作的《巴黎圣母院》作家感受封建统治的黑喑,借古讽今,用一个悲惨的故事,表述了对现实生活的批判。
它打破了古典主义桎梏,用浪漫主义的表述,成就了一部里程碑的作品。
三,高尔基的《童年》三部曲。
这是以自传体形式写成的一篇激励人心的作品。以作者成长的过程,曲折的故事,烂漫的描写,感染了几代人。
四《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
世界十大名著有1《哈姆雷特》2《简爱》3《呼啸山庄》4《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5《红与黑》6《包法利夫人》7《巴黎圣母院》8《罪与罚》9《战争与和平》10《安娜卡列尼娜》。我曾经读过前五部,第七部和第九部。
对世界十大名著的排名不很清楚,读过的倒有几本:《静静的顿河》,《红与黑》,《悲惨世界》,《忏悔录》,《我的大学》,《简爱》,《荆棘鸟》,《雾都孤儿》,《百年孤独》,《追风筝的人》,《一个陌生的来信》,《百万英镑》,《魂断蓝桥》,《八十天环绕地球》。作者不再赘述,可以度娘查询。
关于中西方传统音乐的不同,我要说的是音乐无国界,从广义上来说,我觉得应该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从这种意义说,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的审美经验,由于滋生土壤(错综复杂的文化)的差异,它显然有别于西方古典音乐(主要是交响乐)。
一曲《高山流水》旋律古朴、典雅、优美、深沉;节奏平稳、舒展;音调缠绵、柔婉秀娟;体现出阴柔美。
一曲《命运交响乐》节奏明快、急促、音域宽广,曲调明朗、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体现出阳刚美。
因此推广到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你会发现以上不只是两首乐曲风格的差异,更是东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在音乐审美观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体现。
说到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的差异,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技术层面上西方古典音乐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而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两者技术方面的最大不同在于音色与演奏方法。
艺术层面上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并且讲求悟性慧根,因此比较主观。
西方古典音乐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中国传统音乐境界的表现特点与西方古典音乐不同,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而中国传统音乐以旷达悠深见长,突出“情”和“景”的交融,主客统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和合”精神的“幽美”。
归根究底,艺术方面上的最大不同在于审美取向和价值观。
因而,也就不奇怪——西方人爱玩交响乐,台上的乐手和乐器越多越显得气派;中国人不这样也能取得同样的艺术效果,一把琵琶就能弹出悲壮的垓下之围,一架古筝就能奏出连海之春江潮水,一只古埙就能吹出千古兴衰之幽思。
请在主题配置设置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514hunyin.com/post/40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