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李隆基在很哀伤地唱歌,很哀伤。。。
曾经的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曾经的李隆基,***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曾经的李隆基与杨贵妃,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尽管唐玄宗李隆基充当了“扒灰”的不光彩角色,横刀夺爱,将儿媳杨玉环据为己有,但经过多少年的朝夕相处,志趣相投,他和杨贵妃确实有了超越肉体和***之外的感情,所以当马嵬坡兵变时,当禁军将士亮出兵刃,公开威逼李隆基处死杨贵妃时,李隆基是崩溃的。
他爱杨贵妃,但他更爱自己的性命和地位,最终只得做出一个痛苦的抉择。
在缢死杨贵妃的那一刻,李隆基心已死。
但这一切只是开始,不是结束,迎接他的不仅是爱人的离开,更是权力的失去。
李隆基用杨国忠和杨贵妃的尸体,换来自己的苟且,他逃到成都避难,太子李亨却没有追随他的脚步,而是逃到灵武,被人拥戴即帝位,是为唐肃宗。可怜的李隆基,就这样失去了皇帝的位置,以一种最无可奈何的方式。
权力和女色,是皇帝最好的***,当这两样都被剥夺,生命还有什么意义?
可以说,是一年比一年凄惨。但这样的凄惨,却是在赐死杨贵妃前后,这位老皇帝一步步“作”出来的。
首先堪称“自作”的,就是“赐死杨贵妃”***。潼关之战前,倘若不是李隆基关键时刻瞎指挥,不但长安丢不了,已经颓态毕露的安史叛军,极有可能提前歇菜。但李隆基却自废武功弄丢长安,带着心爱的贵妃和满朝文武踏上逃亡之路。这才惹得愤怒的卫士们反了天,闹出轰动的“马嵬驿之变”,吓得李隆基不得不赐死杨贵妃来换太平。晚年的孤苦,就此开始。
但如果单因丢失长安跑路,原本也闹不出这折腾,最要命的原因是,弄丢了长安的李隆基,当时变成了惊弓之鸟,什么光复山河的理想全没了,一门心思就要往蜀地跑,这才叫一直装老实的太子李亨逮住机会,借着炸锅的将士怒火演了这场闹剧。闹剧后的李隆基更是撒腿开溜,跑进蜀地躲清静,残破烂摊全扔给战火中即位的太子李亨(唐肃宗)。可以说,就是李隆基在关键时刻的甩锅不负责,换来了他接下来的“太上皇”人生。其实初当太上皇时,李隆基过的也还算不错,虽说没了权力,但毕竟在远离前线的蜀地,地位尊崇样样不少,生活也还相对自由。前线在新皇帝唐肃宗的统筹下,也是捷报频传。可安生日子过了没几天,李隆基却是又不消停,竟严重不满意唐肃宗手握大权,又自顾自扶持起永王李璘等势力,还多次派官员到唐肃宗身边,非要和亲儿子再争一争话语权。
可他这么争有什么用?唐肃宗早已大权在手,争也争不过,李隆基这一顿瞎争,闹得爷俩勾心斗角,好好的平叛大业也成了互相扯皮。父子间的嫌隙,更是越争越厉害。可以说,李隆基安享晚年的后路,基本就在这一顿乱争里,越发被堵死了。所以,当唐朝收复长安后,“太上皇”李隆基从蜀地迁回长安时,一到凤翔就被唐肃宗派人缴了械,然后被唐肃宗安排在兴庆宫。虽然此时父子芥蒂已深,但这时的李隆基,还可以继续自由活动,兴庆宫住腻了,有时还常来大明宫或华清池走走。那时的唐肃宗,还常来登门问候。可就在这还算太平的晚年里,李隆基又做了一桩“自作”事:把将军郭英召到长庆楼来赐宴。
这事可就让唐肃宗彻底头皮发麻,这郭将军何许人?这是掌握禁军的重要将领。唐朝每次闹宫廷***,策反禁军都是固定套路,老爹你这是要闹哪样?最后一点父子亲情,这下彻底没了。唐肃宗立刻派宦官李辅国现场执法,先把李隆基宫殿里的马尽数没收,然后高力士陈玄礼全数流放。就连唐肃宗的亲姑姑,常来陪李隆基聊天的玉真公主,也被从此隔离。孤零零的李隆基,被强行押送到甘露殿居住,开始了失去自由的软禁生涯。
在这最后的孤独日子里,李隆基陷入了冰冷的痛苦中。唐肃宗也不来看望了,身边就两个照料他起居的女儿。于是他连饭也不再吃,陷入了漫长的痛苦回忆里,直到762年去世。这位把唐朝推上巅峰的帝王,晚年光景就是这样令人唏嘘,可是,倘若参考前因后果,这事又能怪谁?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帝王,前半生功绩卓著,颇具明君之像。后半生骄奢淫逸,导致烽烟四起,战乱频发。直至帝位旁落,落魄不堪,最后郁郁而终。
李隆基还是临淄王时,就联合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自己也因此获得太子之位。很快,在其父李旦的禅让下,即位当皇帝。
(唐玄宗剧照)
随后又发动“先天***”,铲除了野心膨胀的姑姑太平公主。由此乾坤独断,大权在握。
独揽大权的李隆基励精图治,整顿吏治,任人唯贤。提拔了史上著名的贤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使得朝政为之一新。同时通过精简机构,恢复了国力,百姓因此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官员勤政廉洁,恪尽职守。
在李隆基的英明统治下,盛唐的序幕徐徐拉开了,缔造了被后世誉为“***盛世”的辉煌。
这时的李隆基可谓风光得意,英明神武。大诗人杜甫曾作诗《忆昔》来形容“***盛世”的气象:“忆昔***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样的盛世让李隆基不免飘飘然,享乐奢靡之风悄然兴起。李隆基也变得刚愎自用,宠信奸佞,一味声色犬马,穷奢极欲。
后世有一种刑罚叫“关禁闭”,军队老兵怕、监狱刺头怕。而李隆基的晚年生活就如同“关禁闭”,对于一代帝王来说,的确太过凄惨。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乱”暴发,到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月,叛军攻陷唐朝国都长安,而李隆基却于长安陷落前,仓惶逃至马嵬坡(陕西兴平西),引发随行将士哗变,杨国忠当场被杀,李隆基逼迫无奈令人缢死杨贵妃,随后众人逃往成都。
由于他的出逃,一个烂摊子便留给了太子李亨。太子却不负众望,凯歌连奏、捷报频传,并被拥立为肃宗皇帝,而李隆基自然便成了“太上皇”,历时仅有1个月。
也就是说,从唐玄宗出逃的那一刻起,基本上已经退出了权力的政治舞台。然而,他却依旧放不下曾经的身份,并颁布了《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诏》:肃宗在处理军国大事后,必须向他奏报,直到克复长安。同时,还想扶持永王李璘等势力,欲与唐肃宗对抗。至此,唐玄宗在自己安享晚年的道路上筑起了一道障碍,其晚年如同“白露过后的庄稼,一天不如一天”。
就在唐肃宗进驻长安的当天,唐玄宗便迫不及待率领高力士、陈玄礼以及600禁军返回长安。明显的想要摘取平叛的胜利果实,这时的唐肃宗岂会答应。当唐玄宗一行人来到凤翔地界,唐肃宗便派遣3000精骑前去“护卫”,刚一相遇,随同的600禁军即被全部缴械。
到了长安后,唐玄宗被安排住进了兴庆宫。期间,他经常到长庆楼上进行观望,对于过往百姓瞻拜高呼“万岁”很是享受,因此也经常赐给参拜百姓酒食。这种 “二圣”的情形,如同一山有了“二虎”,显然无法并存。同时,他还把大军将军郭英义诏至长庆楼进行赐宴,而郭英义却是掌握禁军的重要将领。他的这一举动,对于本就心存芥蒂的唐肃宗来说,又岂会心安。
于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四月,唐肃宗下旨将郭英义外放,改任陕州刺史。从这一刻起,唐玄宗彻底将自己关进了安享晚年的“牢笼”之中。
在此之前,由于李辅国与高力士、陈玄礼等人曾发生过节,因此他借机进行报复,多次在唐肃宗面前攻讦诸人之过。如:公开上奏唐肃宗:“上皇居兴庆宫,日与外人交通,陈玄礼、高力士谋不利于陛下。今六军将士尽灵武勋臣,皆反仄不安,臣晓喻不能解,不敢不以闻。”
如此危机重重之言,岂能不令唐肃宗心惊。因此,于乾元三年七月,在唐肃宗的默许下,李辅国“矫称”圣旨,迎太上皇游幸西内的甘露殿居住,并将高力士、陈玄礼等亲信以及原兴庆宫的随侍人员一律驱除,身边相陪的仅有两个女儿万安公主和咸宜公主进行服侍。接着,唐肃宗亲自挑选出100名可靠宫人,负责西内的清洁服务。
之后,高力士被流放到巫州(今湖南黔阳西南),陈玄礼被勒令致仕(告老还乡),王承恩被流放到播州(今贵州遵义),玉真公主(唐玄宗之妹)被勒令到玉真观出家。
请在主题配置设置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514hunyin.com/post/41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