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闭岛》
去小岛上“观察”病人的主角Teddy,却在最后发现自己是真正的病人——同样是编造记忆以逃避绝望的故事,《禁闭岛》的这种身份置换触及了“正常”与“非正常”的边界,因而比《记忆碎片》更显深刻。电影中惊悚元素的大量运用渲染出浓稠密致的压抑感,背景音乐紧扣剧情的叵测跌宕,逐渐急促的叙事节奏也暗喻着主角内心秩序的崩溃。故事的最后,Teddy走向了用以摧毁记忆的灯塔,风暴却在此时消退。自然的“清醒”与意识的“混沌”让人不由深思,痛苦的正常人和麻木的病人,何者是真正的救赎?问题没有答案,却在另一角度发出叹息:也许人性真正的力量在于,它是彻底摧毁自我的唯一武器。
我觉得最恐怖的声音是港片《癫佬正传》,秦沛饰演的***患者在即将发病前的声音,是一种像电话拿起来后的持续哔声,也像吉他音箱不小心发出的底噪。
那时的患者知道自己要犯病了,但是他无助,因为无法控制无法阻挡,而且自己即将变成另一个他,明知道要完蛋却只能等待。
我做过很多次这样的噩梦,关不掉的持续哔声😱😱😱
当然是珊蔻 (Sainkho Namtchylak),一首《Lost rivers》
我试了10次,忍受的极限是1分26秒!
另一首《white food》,同样也是一首能让你瞬间颅内***的神曲。
世界上竟然有这种风格的歌曲,嘶吼地这么凄厉,歇斯底里得毫无规律,听起来让人抓狂,想笑想疯癫,还毛骨悚然的…
这两首歌都收录在珊蔻的专辑《lost rivers》,整张专辑除了“Memory I”和” Memory II”外,其他的全是人声实验作品,通过各种可能或不可能的发声方式,用音乐表达世界。
lost rivers! lost rivers!! lost rivers!!!
这首歌既没有旋律,也没有歌词,从头到尾都是破碎的人声哀嚎。不过一点都不恐怖,只不过听完了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谢邀。
虽然我没有听恐怖音乐的爱好,但我的歌单里还真有这么一首听感恐怖的歌。
《Here She Comes Again》
准确的来说,此歌不是那种刺激感官的“恐怖”,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阴诡”。
这首歌通过讨巧的编曲和阴沉的唱腔成功的营造出乱石杂林、枯草邪鸦的阴森氛围,令人不自觉堕入地狱,遐想联翩,尔后细思极恐。
看评论此歌也是被听友脑洞的非常有画面感。
下面是歌词的中文翻译,下面我来给题主解读一下歌词让人细思极恐的部分。(题主可以先把歌听起来了)
我的外婆一直是吃斋行善信佛,每日三餐都是素食,葱姜韭蒜,所有浑的食物一概不吃。
在我小的时候,我的外婆经常给我们姊妹几个讲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户人家,有一个小孩从小他的父母娇生惯养,宠着他。要什么给什么,啥都不干游手好闲,别人家的孩子,懂事起,就帮助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比如,割草,放牛之类的。
他没有事情经常就是捉麻雀,掏鸟蛋,扑鱼,偷东西等不良嗜好和恶习。
有一天,他跟着邻居割草的小朋友到田地玩耍。遇到一条蛇,割草的小朋友将蛇撵走到草丛里去了。他看到以后,顺手夺过小朋友手中的割草镰刀,追着蛇挥舞着镰刀,乱砍。这条蛇受到惊吓,到处乱跑。这个小孩,终于将这条蛇割断成几节,拿着扔了东一节,西一节的。
然后,转身就要往家里走。这个时候,他的面前又出现了一条蛇,围着他转。原来是这条蛇自己把自己几节的断肢接起来,又复活了。
此时他又拿着镰刀,又把蛇割断成几节,一节一节的扔了好远。不一会儿功夫,这条蛇又自己把这几节断肢对接起来,围着他转。
这个时候他心里也害怕了,再次把蛇割成几节,抛完后,赶紧拔腿跑回家。这条蛇又是把这几节断肢对接起来复活了。这个小孩在前面跑,这条蛇在他后面追赶他。
当他跑到家里,告诉他的妈妈说,他把一条蛇割断成几节,蛇然后对接起来,撵着他跑。听他这么一说,她妈妈也害怕了。赶紧把他家的装米的大缸扳倒,让他藏到缸里面,再把米缸树立起来。
此时,这个条蛇,也追到他家。围着这口大缸转了三圈,就爬走了。待他母亲看到蛇走远不见踪影了,就拍着米缸说,,蛇走了,你出来吧。他母亲说完,立即将米缸扳倒,将他儿子放出来。在米缸扳倒瞬间她母亲吓傻了,看不到他儿子了。只看到,米缸盖着的地方一堆灰。原来,他的儿子在蛇围绕着米缸转了三圈之后,他的儿子就变成了一堆灰烬。
广东惠州方言童谣有很多,有几首经典是我小时候的恶梦,也是小伙伴们的恶作剧。
你越怕什么,他们知道了便越唱什么,追着打骂来回奔跑,嘻嘻哈哈又一天。
“你阿妈,踩架烂单车,踩到古塘坳(火葬场),跌敢(了)一顶帽,寻唔到,寻到一条禾管草。
你阿爸,你阿妈,踩架烂单车,踩啊上,踩啊下,踩落床底下,爆炸。”
每次听到这首童谣就会想:到底是多“狼死(心狠)”的人才能编出来?
请在主题配置设置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514hunyin.com/post/41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