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与同村男女小朋友一道上山放牛,很多山歌大家唱,也有男女对唱的。略记几句,重返童年:放牛俫崽放牛郎,手拿竹枝五尺长,哪个山上牛不去,哪棵树下不歇凉。放牛妹仔放牛娃,头上辫子分了叉,我下尿尿你偷看,你下尿尿***大。女娃回应:放牛妹仔放牛王,你那黑皮象蟑螂,看见和尚你喊爹,看见尼姑你叫娘。这就是童年的乐趣。见笑了。岁月流逝,当年的放牛男女,有的去了,没去的一个个满头鬓霜,叫奶奶爷爷,童年记忆今犹在,只恨秋风不留情。
广东梅州的客家地区山歌都很古老。我的老领导是五华人,经常听他唱起,不少还是情歌,例如松口的这一首:条条山歌有妹名。曲调都相当优美,例如五句版。
当中的很多旋律,被雷振邦先生用来创作电影刘三姐的插曲。电影播出以后,结果大家以为刘三姐是广西桂林人,实际上在广东客家地区广泛流传的是刘三妹的故事,而且相关的山歌曲调和现在电影刘三姐的很多小节都非常相似。
不过不管怎么说,我也非常喜欢现在的电影刘三姐。
自古文明如世界,广西三姐传歌无人赛。当今社会大多山歌传情颂党歌,现代化城乡一体道路宽阔一路是鲜花。感动民心事业到山村,谢党恩深城乡换新庄。当今社会黄金满地铺,神州大地只要百姓下工夫。华夏儿女日继忙,国富民强国运昌,百姓群民奔小康!
在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在农村,出了县歌舞剧团下乡演出外。大部份时间就是听(山歌),(民歌)会唱的很少,只有外面读书的才会唱。
民族有不同的唱法,比如大理三月三的对歌,弥度情歌。牟定的四玄(山歌),双柏鄂嘉三玄(山歌)对唱。某个县,某个乡都有(山歌)。
取亲嫁女,搬新房(入宅)都会对歌***,提升喜气。当夜幕降临,生起篝火,围起圈圈再歌再舞。三玄响起小调对起。唱出喜庆,唱出美好。
歌山种类很多,有谈情说爱,比如彩花调,送郎调等等。唱(十二生肖),有猜调,如对方
问,么什长长街头卖,么什长长妹跟头。对方唱答,米线长长街头卖,丝线长长妹跟头。劝酒调,多种多样。
一般有父母教唱,有些青年男女多数自学。上过学的,学起来很容易,没上学的,学起来慢些。这是一种民间传承文化,现在好多以经失传了。
主要在重大节日和入宅,取息妇都会对几场山歌。
我们那里没有唱山歌的习惯,但我经常听到母亲自己在家唱一首歌《小白菜》:“小***啊地里黄,三岁两岁没有娘啊,跟着爹爹把活过,就怕爹爹说后娘,后娘来了三年整,生个弟弟比我强,他穿棉来我穿单,他吃面来我喝汤,…”可能后面还有两句,我忘了,实在想不起来了。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文盲,一生只上了一天学,还是小时候跟她的姐姐我的大姨去外国人办的***教堂去玩,在教堂听了一天课。老师说我妈,这个小孩很聪明。自那以后再也没去过。所以母亲连个名字都没有,更是大字不识一个。她唱的歌都是听来的,多是听的戏词,因为母亲记忆力好,我小时候没少听她讲故事,就是她小时候或年轻时听过的故事到她七八十多岁时还记得,我女儿小时候她经常讲给我女儿听。
请在主题配置设置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514hunyin.com/post/42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