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音乐 > 正文

古典音乐基础知识,古典音乐基础知识讲解

  1. 中国古代十大古曲是什么?分别是什么年代在什么背景下由谁创作的?
  2. 为何中国古代乐谱基本上都失传了?
  3. 没有五线谱的古代中国,人们在歌唱或乐器弹奏时是如何记谱的呢?

中国古代十大古曲是什么?分别是什么年代在什么背景下由谁创作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而中国古典音乐是其中绚烂的一章。当古典音乐流泻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体悟到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缠绵不绝的生命的呼唤。那份说不清、道不尽的感觉,正是中国古典音乐特有之美。

素有中国十大古乐之称的乐曲又是怎么样的呢?

1

古典音乐基础知识,古典音乐基础知识讲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高山流水》是古筝传统曲目中最具知名度及最为代表性的曲目,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 乐曲取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为题材,表现一种“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海”的境界。全曲以清弹为主,由高山和流水两个部分组成。

2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是汉族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也是我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 全曲共45段,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古典音乐基础知识,古典音乐基础知识讲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谢谢邀请,这里是小青春一个热爱历史的小青年!

中国古代十大古曲,这应该是热爱中国古典文学同学们最熟悉的东西了吧,简单大家说一下吧!

古典音乐基础知识,古典音乐基础知识讲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师旷的琵琶曲《阳春白雪》;

2、先秦的琴师伯牙的琴曲《高山流水》;

3、历代传承的琴箫曲《渔樵问答》;

4、楚汉战争时期的琵琶曲《十面埋伏》;

5、古乐曲《夕阳箫股》后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

6、汉代的二胡曲《汉宫秋月》;

7、汉末的古琴曲《胡笳十八拍》;

8、汉魏时期嵇康的《广陵散琴曲》;

为何中国古代乐谱基本上都失传了?

中国古代乐谱真正流传下来的不多。

我们现在听到的一些古谱,像《广陵散》,《高山流水》,《凤求凰》,《胡笳十八拍》等这些千古名曲,我觉得更多的是后人的演绎,原汁原味的古曲真的很难流传到现在,好一点是后人不断的再创造的结果,差一点的应该就是攀古曲的名声出现的赝品。事实上各种古曲是正宗还是仿制品的争论在音乐圈子里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手写的工尺谱)

这是由于古时候没有完善的记谱和印刷技术,在录音技术出现以前,记谱和印刷是传留乐曲的基本技术,古时候我们记谱使用的是工尺谱,一是没有大面积地留下乐谱的印刷品,二是那时的乐曲研习主要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一代一代人相传,也说明人们在认识和科技等等方面都存在着局限性。

巴赫演奏管风琴的画像,巴赫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奠基者。)

对比西方的情况,我们现在能够听到的很多西方古典乐曲,都是巴赫时代的作品,也就是十七世纪左右的作品,再往前的也少了,这得益于当时的欧洲在印刷技术,记谱方式,乐器制造方面的进步,对音乐教育以及教堂教会里音乐推广的重视,这使得那个年代的欧洲产生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也得以流传下来。

所以中国古代的乐谱流传下来的少,主要还是古时候技术上的原因。

谢邀。

古代乐谱失传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一是每次的改朝换代,战争***,人民流离失所,毁坏和失传的东西太多了,不只是无关民生的乐谱。

二是古代的乐师很少把乐谱传播给民间大众,只是传给自己的家人或***,受众面非常小,一旦遭遇社会家庭变故,失传的可能性很大。

三是由于古代传播渠道少,乐谱传播不通畅,乐谱经历的年代越久远,懂得的人就越少,有的乐师狭隘自私,甚至宁愿把乐谱带进坟墓也不愿示人,所以造成有些乐谱流传。如比较有名的广陵散就是这样失传的。

以我的理解来说,乐谱失传有很多因素,但是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归结在人身上,为什么这么说,在中国古代的教学模式就是口传心授,就是老师手把手教,基本是不太需要乐谱,经过历史更迭,岁月变迁,很多音乐就流失了,而且咱们的老祖宗也确实牛逼,记谱不记音高,只记录演奏方法(减字谱)或者干脆就只记录演奏这首曲子心情描述(文字谱)。那个时代也没有录音机啥的,所以基本上也没有什么谱子流传下来……

再加上朝代更迭等人文原因,留下来的乐谱就更少了。

您好朋友!我是小小曲儿,很乐意跟你一起讨论古代乐谱失传的问题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记谱方法,基本上是简谱五线谱他们简便易行,简洁明快,稍微掌握一基本方法或者练习,就可以明确的记录,或者说唱出来,而且能够为大多数人所熟悉,这更便于流传。

我国古代的记谱方法基本上是工尺谱,减字谱和文字谱,现在我们已经很少看到了。这些记谱法之所以传,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这些谱子是古代的文人(有一定地位,有一定经济基础,甚至是官僚)所使用的,记录和演唱都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不太容易被人们掌握和使用。

2,大部分老百姓是没有时间,或者说机会接触这些谱子的,时间久远,掌握的人越来越少,就出现灭失了。

3,在封建时代,艺人的地位低下,所从事的当然也不会被世人所认为高尚,很多的乐谱,很难被记录,或者说是流传下来。

4,国内的战乱频仍,朝代更迭,不可避免的祸及这些书籍或者乐器和艺人,生命都成为困难的时候,更不用说这些乐谱了。

5,艺术和艺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很多的人甚至不屑于这些方式,或者职业,当艺术不被重视的时候,这些形式的流传更不可能了。

6,人口众多和生产力低下,中国社会上只重视生产和劳动,唯一的出头门路就是读书,学习或者从事艺术更是低人一等,这些艺术记录方法也不会被人们重视,不可能流传下来了。

种种原因造成了中国古代乐谱的灭失。

我们祖先早就发现雅正的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使其返璞归真,让人们在忙碌的之中调节身心健康。从公元前1046年的周朝开始,周王就要求贵族学生除了读书以外还要掌握六种才能,即“通五经贯六艺”,其中六艺之一就包括乐。《周礼·保氏》中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后期经过发展慢慢被遗忘了

没有五线谱的古代中国,人们在歌唱或乐器弹奏时是如何记谱的呢?

用符号 汉字或者变异的字来表示音高。汉代有“声曲折”,可惜只见于记载而无实际谱子流传于世。后古琴用文字谱,日本保存的唐人琴谱《碣石调.幽兰》是发现的最早的文字谱,曲谱传自六朝之梁。文字谱太麻烦后来就变成了减字谱,用减字笔画拼成新的符号表示这个音在古琴上弹奏的指法和音名。[_a***_]藏经洞发现了一些类似乐谱的记号应该是琵琶的指位谱。宋代流行俗字谱,到明清时发展成工尺谱,民间艺人也用工尺谱较多。

中国传统的记谱法基本有十三种,分别是:工尺谱、琴谱、燕乐半字谱、弦索谱、管色谱、俗字谱、律吕字谱、方格谱、雅乐谱、曲线谱、央移谱、查巴谱、锣鼓经 。

下面我说下汉字记谱最常见的就是用“宫,商,角,徵,羽”,就是常说人唱歌难听不在调上的的“五音不全”的“五音”。再加上“变宫”“变角”,五声调就成了七声调。

在没回答正题前先了解一下世界音乐记谱之梗概。〇五线谱:大约在公元1000年左右,一个叫古罗的法国音乐家开始用四条横线表示音的高低。人们称之为四线记谱法,这是五线谱的雏形。后来改为五条横线,才叫五线谱。五线谱在清朝1713年传入我国,虽有使用但未普及。〇简谱:公元1665年,法国修道士苏埃蒂发明了用***数字1234567记谱的简谱。并由文学家卢梭加以推广。1882年前后,由美国人梅森带到日本。清朝未年由留日学生传入中国。此后的19O4年由沈心工编写的《学校唱歌法》一书出版后,简谱的使用在我国普及开来。改革开放后,为与世界音乐接轨,开始普及五线谱。〇中国记谱法:我国记谱有一漫长的发展过程。①最先开始的是根据五行配五音,古人以土音为宫,金音为商,木音为角(jue),火音为徵(zhi),水音为羽。最先的记谱就用宫商角徵羽的文字五音记谱法,五音与简谱的关系是宫商角徴羽,分别配12356。唐人琴谱《碣石调》中有最早的文字谱。后来又用宫商角徴羽,代表我国的五声调式(最后发展为六声七声共30个调式)。②文字谱的发展中,也有很多变化。后来由五音发展为七音,增加了两个偏音4清角)和7(变宫)。大约在清朝,文字记谱法发展为工尺记谱法。公尺(Che)记谱法与简谱的变换是:合为低音5,四为低音6,一为低音7,上为1,尺(Che)为2,工为3,凡为4,六为5,五为6,乙为7。(简谱发音是1do,2hi,3mi,4fa,5Sol,6Ia,7si。)。由上可知,简谱和五线谱在我国未普及前,我国使用的最好的记谱法,就是工尺记谱法,民间俗称叫尺工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典音乐基础知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典音乐基础知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