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音乐 > 正文

日本古典音乐是什么音乐,日本古典音乐是什么音乐风格

  1. 日本人所说的“侘寂”是什么?
  2. 除了中古,五声调式,蓝调,日本,印度调式,还有哪些调式?所有调式的音阶和弦是什么?
  3. 日本有哪些传统美食文化?

日本人所说的“侘寂”是什么

“侘寂”,是根植于禅宗的一种日式美学。“侘”一词意指孤寂与颓丧,最早见于镰仓与室町时代的山林隐士,他们将物质的欠缺转化为无形的精神的完满具足,在粗陋中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寂”最初是指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旧化,在事物老化的过程中,存在时间感以及由此带来的朴拙、沉淀之美。



“侘”字会意于“人在宅中”,陋室与俗世相区隔,带来了孤寂而又自在的美感。室町时代,“侘”被千利休(1522-1592年)正式引入茶道。一改村田珠光时期的铺张的茶风,千利休汲取了禅宗里的空寂、无我之意,强化了茶道中一物不持的孤独清减之感。

日本古典音乐是什么音乐,日本古典音乐是什么音乐风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据《山上宗二记》一书的记载,千利休将村田珠光、武野绍鸥时代的三个半榻榻米的草庵茶室,进一步简化、并加以缩小,先是设计了三个榻榻米的细长的茶室,进而更缩小为两个半榻榻米,甚至还在京都建造了一个半榻榻米的极小的茶室。于茶室中,主宾对座饮茶是为“和”,举止平淡安闲是为“敬”,于人群中保持自我的觉知是为“清”,在静中产生的时间流逝感是为“寂”。

“寂”是“侘”的归结,由“侘”而达“寂”,是茶会这一美学、心灵仪式的结束。《山上宗二记》一书由千休利的***山上宗二所作,书中还进一步提出了茶汤之会要有“一期一会”的心情,即通过一系列的茶道活动,水、饭、谈、茶,使主与客静心清志,由内到外自然涌现出一种“一期一会、难得一面、世当珍惜”之感,苍凉而略带寂寥。



日本古典音乐是什么音乐,日本古典音乐是什么音乐风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日本在佛教中国古代文化输入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独特的“侘寂”美学,并且由“物”为表像载体,通过“物”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面貌和整个社会美学架构,行成了自己的审美、哲学体系。

日本处于半封闭海岛环境,长期处于不期而至的地震和海洋灾害威胁下,日本人对于生命和物质世界的转瞬即逝有着强烈敏感,结合泊来的佛教和中国文化后,在本土融合形成了“侘寂”,成为日本社会艺术文化主轴。与其说侘寂是美学,不如说是哲学体系恰当,这种哲学体系贯穿在日本社会方方面面。

佛教和禅宗传入日本之后,佛教对于世界的认知在日本本土转换成和中国古代所不一样的哲学体系,不同于古代中国的“天人合一”,这是将泊来的文化往另一个境界发展出了结果。“侘寂”是通过“物”,将佛教的“无常”进行外化视觉呈现,“物”成为载体,由“物”进入精神性的“无常”体验,从“物哀” 到对于追求“不完满”的审美趣味,这种“物”传递出静穆和朴素的力量。

日本古典音乐是什么音乐,日本古典音乐是什么音乐风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侘寂的美有时被描述为“不完,无常的,不完整的”。它是从佛教三法印派生的概念。侘寂美的特征包括不对称,粗糙或不规则,简单,经济,低调,亲密和展现自然的完整性。侘寂美学在日本的审美价值中的地位,大致相当于希腊对于美和完善的理想在西方的地位。如果一个物体可以我们内心带来宁静的忧郁和精神向往的感觉,那么它可以说是侘寂。侘寂接受生活是复杂的,但崇尚简单。

它承认三个简单的事实 :“没有什么能长存,没有什么是完成的,没有什么是完美的。接受这三样事实,就能接受满足是一种成熟的快乐。”Wabi-sabi 就像禅宗一样,用语言描述也只是它的表象。

“寂”有三个层面的意义。

第一个层面,是听觉上的“寂之声”, 用声音去表现寂静,有声比无声更为寂静,称为“寂声”;

第二个层面,是一种以古旧、磨损、简素、暗淡为外部特征的“寂之色”,“寂色”就是一种古色、水墨色、烟熏色、复古色。从色彩上说,“寂色”给人以磨损感、陈旧感、黯淡感、朴素感、单调感、清瘦感,但给人以低调、含蓄、朴素、简洁、洒脱的感觉。

第三个层面是“寂之心”,指人的一种寂然独立、淡泊宁静、自由洒脱的精神状态。

“侘寂”是一种审美视觉原则,无常和残缺的概念,“侘”(Wabi)大致是质朴和自然的孤独,而“寂”(Sabi)的意思可以解释为饱经风霜、衰退、美人迟暮。(日语里生锈一词也是 Sabi)这两个词组合一起指的是事物与生俱来就是不完美的,同时承认事物在走向死亡宿命的过程中会不断变幻。

以“物”(物是材质、器物、自然之物)传递这种“侘寂”,是通过不同材质的考究运用,通过展现“物” 的材质自然质感对比,产生侘寂的幽玄美感,这种对比是对不同“物”,不同材料的不同份量、比例运用,而这比例份量是以古法的风雅视觉气质为宗,是与鲁莽、草率、拙劣、粗狂相反,产生材质自然质感机理间对话,例如 :古旧与新、木与石、木与金属、石材与木,大漆与木,粗陶与釉色……通过极简、“素” 的表象语言,去表现恒久不变的“成、住、坏、空”的寂灭感,正如佛教所言:“从来诸法,常示寂灭相”。激发出对材质的重新审美体验,如同日本料理所传递出的是食材的本味,觉察自然本来面目。

日本人的侘寂等表达的是外表残缺、内里完美和向死而生。外表残缺、内里完美与向死而生本身没有问题,外表残缺的事物可以有完美的内在,死后也可以永生,但问题在于,日本人没有给出它们之间的逻辑连接,没有建立必然的因果过程。西方人追求崇高,是西方人以逻辑理解世界并以逻辑进行行为的必然结果,中国人追求和谐,是中国人以系统思维理解世界并以包容的态度生存的必然结果。而日本人的表述因缺乏必然的逻辑连接而变得没有了限定,这样一来,“外表残缺、内在完美与向死而生”的表述就变成了所有的残缺的内在都是完美的,所有的死都会永生。对这种缺乏逻辑的表述的执着使得日本人进入了自己设定的情景,而这种情景最后又成为了没有出路和归路的陷阱,也就是没有理由的自以为是,脱离实际的想当然。这样的结果就是自己的现实行为无法追求到想想中的行为结果,因此,日本人往往只有现实中的无常、残缺、死,却没有完美与生。但这并不影响日本人事实上对丑恶、残缺与死的追求。所以日本才会有各种怪异凶恶的形象、男女共浴、狎萝莉的居酒屋、剖腹、居合术、神风特攻、各种搏杀、各种礼节,还有死不悔改。

侘寂(wabi-sabi):以接受短暂和不完美为核心的日式美学,起源于佛家三法印派生的概念。有人这样评价:宅寂是东方美学的最高境界。

通俗点来说,宅寂是一种看似破旧的美学境界。

起源

日本美学四大概念之一——宅寂理念,宅寂美学的哲学观受到了道教和禅宗的影响。有着唐宋时期诗词般的清冷意境,与水墨画中的苍凉孤寂不谋而合。

“寂”在日文中的寓意“孤寂”、“凋零”的意思。究其历史原因是平安末期日本社会动荡,原来的武士阶层走上了政治舞台。失去权势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佛教净土宗因此应运而生。

失意的僧人把当时的社会看作秽土,号召人们“厌离秽土,欣求净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贵族或隐居山林或流浪荒野,从而形成了新的审美意识。

这种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国的禅宗文化,南宋时期,荣西和尚就把禅宗从中国带到了日本。

宅寂美学特点

和中国讲究的对称美学不同,日本文化的美学讲究不对称主义,大到建筑、室内、园林,小到手工烧陶,他们认为不对称是一种包容的美。

宅寂一词更倾向于形容不完整之物,在时间的流逝中,物体的形体、质感、色泽渐渐褪去,形成不可逆转的缺陷。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缺陷是光阴走过的痕迹,每道斑驳都凝聚着从容和谦虚,能让观者发出极致满足的共鸣。

日本人在吃生鱼片时,要用的山葵被叫做“wasabi”,而在日语中还有个词叫做“wabisabi”,这个词其实很难具体描述,如果硬要翻译的话,那么就是“侘寂”。

虽然只是个小岛国,虽然受到中华文明强烈影响,但日式美学的特征还是很明显的,在日式美学当中,通常都要提起几个词语,那就是侘寂、幽玄、物哀。

实际上,侘寂这个词语还是汉语进行的直接翻译,如果要真正描述的话,大多数的外国语言还是很难具体描绘的,比较粗糙地来说,也就是一种残缺的美感。

虽然说不清道不明,但就是那种淡然而且安静的美,日本唯美派***谷崎润一郎描述,侘寂就是那种粗糙原质的事物,天然损耗的时候衍生出了静谧感觉。

我们经常都会说起一个词语,叫做触景生情,日式的庭院、家具布置等,通常都会给人一种非常安静、深邃而且优雅的感觉,但与此同时,禅意的背后往往也伴随着孤寂。

日本人将这样的感觉,称作是“物哀”,而侘寂也与此比较类似,通常都是用于描述不完整的事物之类,残缺当中有一种无形美感,让人不自觉感到时光流逝,沧桑肃穆。

除了中古,五声调式,蓝调,日本,印度调式,还有哪些调式?所有调式的音阶和弦是什么?

我早就说过!音乐就是一个菜系!各种食材自己搭配!音符,音阶,***,节奏,音程,音色指法技巧其实就是,姜,葱,蒜,盐,椒,醋,糖。熟悉各种食材的功能方能调制出美味佳肴的!

你不会不知道西洋大小调

自然大调有12个,对应的自然关系小调12个

加上和声大小调12个和旋律大小调12个

48个调。

如:自然大调

C大调1234567

D大调23#4567#1

E大调3#4#567#123

F大调456b71234

G大调567123#45

如果你理解调式到底是什么,那么你就会发现调式是无限种的。调式只是音程关系的排列组合。很多不同国家的音乐都有自己固定的一种或者几种调式,但是不代表调式就有限,你还可以根据自己创作需要创造出自己的调式。具体调式是什么,我有写过非常详细的文章,有需要自己去看看。

既然调式无限种,那么音阶的话,按照现在12平均律,一种调式,就可以有12个调性的音阶。***的话,得根据调式来定,但是数量也没有规律界定。你可以想,光是ionian调式,就有12个调性的音阶,那每个音阶可以组出来的,从3***,到7***,到9***,11***,13***,挂留***,等等。你自己计算一下有多少咯,然后乘以12,再去掉重复的***,就是该调式所有***,我真没算过,可以说,非常多。

一般情况下,根据音阶提取***都是三度取法。但是如果某调式中相邻的两个音超越三度,或者有特殊的度数计算。那就特殊情况特出分析,特殊处理。例如基础蓝调音阶,一般都是用属七***来玩,这样实际上就有一些***音是音阶外的音了。

例如A blues音阶是 A C D ♭E E G,一般认知中,blues属于小调式一种,那不应该有#C出现,但是演奏中,我们却用A7 ***,A7中的#C不是音阶中没有的吗?你就当做是特殊处理就好。实际上一定要讲通,还是能讲通的,不过这个讲起来就太复杂了,讲的越多你越混乱。就这么理解,也暂时差不多了。等你的乐理水平更高,慢慢会理解的。

现在普遍学习西方大小调式,中古调式属罗马“教会调式体系”,类似于中国民族调式,任何一个音都可作为调式主音,也是必须学习的,主要用于了解西方古典音乐,尤其是理论[_a***_]和作曲更要学习。在中国民族五声调式基础上增加某些偏音构成六声、七声调式也常见。至于其他国家调式体系那就要看具体的人研究的方向了。从地域来看,***国家音乐文化是东西方音乐文化相互交融的地方,既有本地域音乐特点,也有东西方音乐文化元素。

日本有哪些传统美食文化?

日本料理算得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了。

要问传统美食,恐怕大家也都能张口就来,寿司,天妇罗,乌冬,荞麦面,寿喜烧,大阪烧,味增汤,各种盖饭等等。

但是,说心里话,好像也就如此了。

记得当年生活在日本的时候,有一次和一个法国人聊天。她吐槽道:“日本除了寿司,还有什么自己的东西?”

我理解她的意思是说,除了寿司这样的食物,其他的都是从别的国家学来的,算不上真正的日本传统食物。

如果照她的思路想想,仿佛也确实如此。拉面是从中国学的,日本的洋食是西方人没见过的,天妇罗也不过是油炸食品,好像还真没什么从古到今都是日本的东西。

而且,日本虽然狭长,但是换个地方,吃到的东西也都差不多。不像在国内,换一个省份,可能会吃到从没见过的东西。甚至不用换一个省,换一个城市,饮食习惯和文化都能大相径庭。

我们从前住在日本的南方,去吃寿司的时候,店家打出来的标语是“来自北海道的鱼”之类的。可等我们去北海道旅游,寿司店的招牌上却写着“鹿儿岛的鱼。”(鹿儿岛是一个南方城市。)

寿司和三文鱼,实际上日本的美食种类非常之多,并且皆以制作精致而闻名,其实还有很多

「铜锣烧」

▌铜锣烧是一种烤制面皮、内置红豆沙等夹心的甜点,也是日本的传统糕点,更是深受小孩子喜爱的日本卡通人物哆啦A梦和哆啦七小子最爱的食品。

「鲷鱼烧」

▌鲷鱼烧是一种源自日本东京,以面粉、砂糖与小苏打为材料,所作成的形状像鲷鱼的和果子,衍生自今川烧。

「和果子」

▌和果子,也就是日本的点心,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深深受着人们的青睐。

「长崎蛋糕」

▌1642年创建的福砂屋就开始制造这种外表素雅,味道香醇的蜂蜜蛋糕。后来许多糕点店纷纷在传统风味上下功夫,形成了长崎蛋糕的独特滋味。

「章鱼小丸子」

在我的印象中,日本这个岛国是冷飕飕”的寿司,“热乎乎”的文化。

看过五花八门的寿司之后,给个最简洁版的总结吧。一言以概之,寿司就是鱼加上米经盐调味后发酵,以保存食物为目的的以鱼为主料的食品。日本人说,寿司与咸鱼肉是兄弟关系。只用盐调味的鱼,会产生氨基酸,放入米饭中,便能引起乳酸发酵。前者是咸鱼肉,后者就成了寿司。

如今的寿司,已然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而就关起门来,在日本自家国门内,小小的寿司也是大有名堂。根据2002 —2011 年日本“家计调查”,单就地域而言,就可分为喜爱外食寿司的东日本人,和习惯将寿司摆进便当盒里的关西人。而就寿司的做法、味道而论,又可分为以东京为代表的握寿司文化,以及以大阪为中心的箱寿司文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古典音乐是什么音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古典音乐是什么音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