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我国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〇一,五音的起源与完善。我国音乐中的五音最先起源于五行学说。古人根据五行的四时变化和像声,确定土音宫,金音商,木音角(jue),火音徵,水音羽。〈配现在的简谱是宫1,商2,角3,徵5,羽6。这也是宫,商,角,徵,羽这五声调式的起源。在后来的发展中又增加了清角4,变宫7,变微#4,清羽b7。由此可知,我国古代的音乐,并不只有宫商角徴羽这五个音,而以上9个唱名构成的五声,六声,七声就共有30个调式。〇二,在后来的发展中,以上的宫商角徵羽等只用于音乐的调式方面,在音乐记谱时,我国用的是工尺(che)记谱法。也就是:合(低音5),四(低音6),一(低音7),上(1do),尺(2ri),工(3mi),凡(4fa),六(5sol),五(6la)),乙(7si)。〈具体拍节如何记在此不予详赘〉。〇三,国外(西方)的简谱1234567,是在1665年由法国人苏埃蒂提出来。1882年由美国人梅森带到日本。19世纪末由中国留日学生传入我国。1904年沈心工先生编写的〈学校唱歌法〉一书出版,从此简谱便在我国普及开来。〇四,改革开放后,我国又大力普记五线谱记谱法。我国现在是简谱与五线谱并用。有人说我国的音乐没有西方先进,其实是不对的。音乐中的十二平均律,是我国明朝的朱载堉于1581年首创的!朱载堉是朱元璋的九世孙,被称为中国文艺复兴的圣人!他首创的十二平均律,比德国作曲家巴赫创立的十二平均律足足早了一百多年!
一,五声,古代对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合称。亦叫“五音”。相当于现代简谱中的1、2、3、5、6,五声中各相邻的两声间音程,除角与徵、羽与宫(高八度的宫)之间为小三度外,都是大二度,后来有了变徵与变宫,则近似于简谱中的4和7。五声在我国传统的音阶形式里,如古音阶、新音阶、清商音阶或五、六、七声音阶里,都分别包含有这五个音级。古人还有借五声以配五行、五方与四季之说法。即以角、徵、宫、商、羽分别与木、火、土、金、水等五行,与东、南、中、西、北等五方,与春、夏、季夏、秋、冬等四季相配合。
二,七声,中国古代七声音阶中的七个音级。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和变宫。古人把宫、商、角、徵、羽叫做“五音”或“五声”,把变徵和变宫叫做“二变”。变徵是徵的低半音,变宫是宫的低半音。
三,十二律,我国古代的定音方法,简称“律吕”。用三分损益法把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相当于把现代使用的传统七声音阶分十二个“律”,每个律约等于半个音。十二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狭义的“律”,仅指上列十二律中单数的六个律,简称“阳律”或“律”。与之相对的六个双数的律,称之为“吕”,即“六吕”,亦称“六同”。以其于六个“阳律”之间,又称之为“六间”,或“阴吕”。
四,三分损益法。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也叫“五度相生法”、“隔八相生法”。其所生的各律,形成一种律制,称为“三分损益律”。
古代定音系用黄钟等十二律管,各有一定尺寸,发出一定频率的音高。三分损益就是黄钟管为准,把这些律管减短(损)或增长(益),三分损一,就是把律管分为三节,减去一节,剩下三分之二的律管长度发出的音高则为另一律管之音;三分益一则把律管分为三节,再加长一节,其所得律管长度发出的音高即为另一律管。如黄钟管长九寸,三分减一得六寸,即林钟的管长;林钟管长三分加一得八寸,即太簇的管长,依此类推,除由应钟到蕤宾、由蕤宾到大吕都是三分加一外,其余的都是先三分减一,后三分加一。这就是十二律相生的三分损益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典时期音乐照片风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典时期音乐照片风格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请在主题配置设置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514hunyin.com/post/55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