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学校读书的时候,看过英文版原著《哈姆雷特》,当时觉得大段的戏剧化的英文晦涩难懂,而且对于这一悲剧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感受。
如今再去细细品读,《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首,是非常非常震撼的。下面说说我的感悟。
哈姆雷特在国外读书时,收到了叔父即将登基并娶他母亲的消息。哈姆雷特回国后,在城墙的一个角落,父亲老哈姆雷特的鬼魂出现,说自己是被他的叔父克劳狄斯毒死并要求哈姆雷特为自己复仇。
随后,哈姆雷特利用装疯卖傻通过"戏中戏"的方式证实了自己的叔父的确是杀父仇人。他却误杀了心上人奥菲莉亚的父亲。奥菲利亚的哥哥就要和他决斗,叔父也想除掉哈姆雷特。
最后一幕人物都在***中死去。他的母亲误喝毒酒而中毒死去,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也双双中了毒剑,得知中毒原委的哈姆雷特在临死前杀死了叔父克劳狄斯,给父亲报了仇。
莎翁的悲剧最大的意义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那么对于死,我们该如何活着,这是个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在莎翁剧中的死,干脆利落,毫无拖泥带水,死就是死,一个字简单直白。但是人在从活着到死亡的过程中,是非常矛盾的。
这得看每个人的阅读爱好、关注的领域类型吧,倒不是说一定得分东方、西方文学,也未必名著就是好的、非名著就是不好的,其实西方文学对现代中国文学有很大影响,最直观的就在于对人物刻画、内心世界的探索,这都是潜移默化影响到我们每个人,并且我们是受益也喜欢的。
至于说西方文学中的某些背景,甚至包括难记的人名、地名,相信很多人都曾觉得是种障碍,有障碍可也不妨碍欣赏它们的美丽,有些东西是相通的。
说到底,文学欣赏既取决于创作者的水平,同时也受制于欣赏者的水平,二者缺一不可。
中华文明五千年,我最喜欢的还是我们中国的正宗国学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喜欢《五経》《四書》《六藝》《道德経》,喜欢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因为這些都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書籍。对于西方文学名著,只是大概的了解,让我深入的探究与研究,我觉得还不如把這些功夫用在研究我们中国的正宗文化上。
我曾経看过《傲慢与偏见》《红与黑》等西方文学名著,但是也没有領悟出多少道理來,只是了解了這些作品要表现的主题而已。這与地域风情,人文道德,风俗习惯,崇尚礼拜的信仰不同,因此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我觉得爱国是首位的,热爱我们中国的正宗文化是首选,树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更是每一个国人应該做到的!
你好!但凡被冠以“名著”的书籍,都是值得我们去阅读的,古今中外,无论东、西的名家作品,都是浓缩了某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和人生百态,虽然中西文化不同,但文学无国界,浏览西方文学名著,可以使我们更全面的了解世界文化和文明。
很早以前,我看了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不过我看的是改编后的电影,但我觉得这并不影响该小说的中心思想,反而更加生动饱满的呈现了***里的人物形象。
《巴黎圣母院》主要讲述了在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法国,该圣母院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弗洛罗,对一位靠街头跳舞挣钱的姑娘艾斯梅拉达“因爱生恨”的故事。看完以后,让人感慨万千,既为底层劳苦百姓的蝼蚁命运悲哀,又因封建统治***的***残暴而愤慨……
要说看后有啥启发?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对“人性和人心”的深省。
书中的副主教——弗洛罗,一个典型而又隐蔽的“双面人”。他一面以救世主的姿态收养了样貌奇丑的畸形儿——卡西莫多,当他的养子,让他从小就在圣母院楼顶上敲钟,但在他逐渐成年的过程中,耳膜不幸被巨大的钟声刺破,导致这独眼、驼背、瘸腿的孩子对世界的倾听,从此隔绝。但他依然尽心尽力效忠于他养父,卖力的敲着钟,他知道,这个世界上,只有养父唯一对自己好。
这也是卡西莫多最悲哀的地方,他被带着“好人面具”的养父利用,与世隔绝的方式寄养、伤害,让他被迫活成了最孤独、最自卑、毫无存在感的个体。而他还对这养父感激涕零。
后来,当不再年轻的副主教偶然在路边见到了跳舞卖艺的吉普赛女郎——艾斯梅拉达,那一刻,他的双眼魔怔了,一股从来都没有过的欲望突然涌上心头并迅速占据了他整个灵魂。他不顾主道,心生邪念,想疯狂的占有这个姑娘,尽管他用尽各种陷害、威逼、利诱的卑鄙龌龊手段,但美丽率真的艾斯梅拉达始终不肯就范……
副主教弗洛罗无疑是最可笑和可恶的,一边在他信奉的主面前虔诚祷告、向他身边的仆人们证明他是圣洁的,一边又***的想着如何霸占动人的艾斯梅拉达。这样灵与肉的分离、高尚与卑鄙的纠缠,注定了弗洛罗是矛盾的、罪恶的化身。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弗洛罗”这样的伪善之人还是屡见不鲜的,比如,最近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那些“✘✘性侵✘✘”新闻,那些罪魁祸首一开始都是以“好人、好事”的身份登场的,他们用一系列的光鲜亮丽、光明磊落来粉饰着自己险恶的用心。都说人心隔肚皮,虽然我们不能总以恶来揣测别人的善良,但防人之心还是不可无的。
近代西方文学名著《百年孤独》我觉得在任何时候都有它的一席之地,为我国当代文学的很多作家带来了一种新的启发,莫言的《檀香刑》,余华的《在劫难逃》,***实的《白鹿原》,等等等等。
如果一生只看一本书,一定是《百年孤独》;如果书架上只放一本书,一定是《百年孤独》;一千年后还可能流传的“老故事”,一定是《百年孤独》。它创造了一种前所未见的叙事方式:一个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有如爱讲故事的外祖母娓娓道来,人物就在眼前,事情正在发生,但早已过去百年,早已成为传说……常常人鬼不分、古今轮回。它讲述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融为一炉,糅合现实与虚幻,成为20世纪文学高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不是崇洋***,而是虚心求学,三人行,必有我师,
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和谐共赢,共建文明世界。
如西医丶手术、蒸气机、灯泡照明…无不是西方文化。
固步自封,闭关锁国,落后必挨打丶吃亏的是自己。
这个问题,不用考虑就是很有意义的。
当下的世界,是被称为地球村的时代,意思就是全世界的人共同守护着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大家都属于这个地球村的村民。这个说法的意义,就是人类发展到当今,实际上早就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
既然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就一定会互相交往、合作、帮助,在这些需要各方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就需要尽可能多的互相了解,因为互相了解了才能更好地一起共事。
这种互相了解的过程,就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具体要了解什么呢?从根本上说就是文化。文化包含着一切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传统习惯等等所有互相交往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各方互相了解了对方的文化,就有助于更好地沟通,更好地合作,否则就很难达到合作愉快,合作共赢。
人类的很多知识是需要共享的,因为人类社会是需要共同发展的。从这个方面来讲,也是需要互相学习的。
这个问题,只是对于中国或东方来说的,当然是应该学习西方文化的。实际上,学习对方文化这个问题,则是互相之间的。就是西方人也同时在学习着东方或中国的文化。
请在主题配置设置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514hunyin.com/post/55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