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放鞭炮和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大年三十贴春联,每当除夕当晚12点一过,新年时刻到来,家家户户都会响起震天的炮竹声。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新年要放鞭炮和贴春联,其实新年放鞭炮的习俗是有由来的。
一、关于放鞭炮: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每当新旧岁之交的时候,就会出来糟踏庄稼,残害生灵,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正好遇到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然听到半空中响起了***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跑到另一个村庄,看到一家门口挂着的大红衣服,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一户人家,往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比如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在院子里烧柴禾、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新年大家都要放鞭炮是源于驱除鬼怪的行为的,但是今天人们过年放鞭炮是为了喜庆,因为鬼怪被赶跑了,晦气也被赶跑了。
二、关于贴对联:
据说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根据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神话中有一个鬼域的世界,里面有一座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时,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须回到鬼域。鬼域的大门边站着神荼、郁垒两个神。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老虎。因此所有的鬼都害怕二人。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据历史记载,后蜀(shu)之主孟昶(chang)在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对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他们借助于对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对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
本人是80年,典型的农村长大的娃儿,
小时候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小时候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大扫除开始,心情就开始愉悦,因为即将进入过年,随后杀猪串亲戚吃泡汤,上街买新衣服等待初一这天开始穿。然后赶场买红纸,让我爷爷手写春联,众多子孙中,只我继承我爷爷的书法,一会贴个春联给大家看看。
然后就是压缩钱,买鞭炮,哪个时候还不太流行烟花。主要是鞭炮为主,去炸牛屎,***等,用碗盖着放。想一想都觉得童年真的比现在的娃儿更有乐趣。
然后随着科技时代的进步,这些感觉也越来越少,很多成婚都是天南地北,加上***期只有7天,导致了年味也越来越不如以前哪种感觉。时代在进步。
传说古代有一种恶兽叫“年”,每逢年末即除夕时会出来祸害村民。但恶兽“年”非常怕红色、火光及爆炸声响,所以古代人就于每年除夕时分家家贴对联、放鞭炮,赶走恶兽“年”!
古代,有个叫年的怪物,总会兴风作浪,有次它跑到一户人家,别人正在放鞭炮,年吓的转身就跑,后来人们猜想,肯定是年害怕这些,红色,响声,亮光的东西。于是,这些过年放的鞭炮,贴红色春联,逐渐发展成为过年的一部分。
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所谓“计”,并不是什阴谋鬼计,而是“***”,“方案”什么的,也就是干什么事之前的畴划,所谓“晨”是一天的开始,所谓“春”是一年的开始,一日之计在于晨,就是今天要干什么事,必须在早晨开始干的时候好好畴划,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同样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要干什么事,必须要在春天好好畴划一番,制定一定的***和方案,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奋斗,才能有可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否则,一年时间瞎干,蛮干,乱干,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有可能一事无成,令人遗憾。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有春联,而没有夏联、秋联和冬联,其实春天是一个时间上较为特殊的节点,既是启点也是终点,如钟表一般,十二点也是零点,同样春天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旧的一年的终结,因此人们为在新的一年里达到什么目标,什么愿望以及祝福,用文字对偶的形式,较为委婉地表达出来,就形成了春联。
请在主题配置设置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514hunyin.com/post/57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