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领教师把教研走向课堂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谈这个问题,首先不要把教研这个工作看成是专家教授才能干的难事,也不能把课堂教学这个工作看成是喝茶聊天一般的易事。作为一名老师,教而不研,或研而不教,充其量只能算是教书匠或空谈家,有教有研,教研结合,教研相长,才是优秀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常态。
以笔者所从事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最近就在研究美学中的“期待视界”理念如何引进作文教学,旨在通过研究,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地写作,从而体验到作文的乐趣。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准。
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费工耗时,效果并不理想,老师们对上好作文课深感困惑,很多学生也把作文视作语文学习中的障碍。“期待视界”具体指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自身各种经验、知识、趣味、心理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要求和期待,也就是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的“阅读期待”,就是源自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界”,它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和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能力,对新的阅读内容进行心理建构的预想。
“期待视界”同样可以应用于作文教学,与“阅读期待”一样,我们学生的作文“期待视界”也因学生素养、体验、生活、心理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它是学生对作文的心理需要,也是对作文教学的心理预想。
可以想象,引入一个理念进入作文教学,对语文老师来说,无异于重新开辟出了一条新路,不管是否科学、合理,总是要试一试的,总比遇到困难止步不前要好,万一前方就是成功呢。
所以,我们不但要鼓励老师们教研,更重要的是引导老师们从一线教学中发现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分析成因,寻找并论证实施策略,从而服务教学、改进教学、提升教学,并转而丰富老师的教研能力,从一个教书匠,发展成为一个研究型、智慧型的卓越教师。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哦!
谢谢邀请,谈点个人体会。
实际上教学和教学研究是统一体的。
没有单纯的教学,也没有单纯的教学研究。
一名好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并运用到教学中去。这样他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是在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我当教师的时候,要经常看教学与研究等一些刊物,听专家有关教学理论的讲座,到外地学习好的教学经验,用来指导教学,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我在第一线时,多次在校内外搞公开教学。深有体会。
记得当时上海教育界老前辈,段立沛老先生提出的八字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当然这是几十年前的事,现在教学理论更新很快。我举例而己。
反过来,教学研究也离不开教学实践。理论产生于实践,脱离实际的理论,没有价值。所以教研员也必须经常深入第一线,听课,听老师的意见。以上是个人体会,供参考!
教研为课堂教学服务,为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进行针对性教研,应该成为教研的出发点与最终目的。
我们现在的很多教研活动,大多偏离了为教学服务的初衷。每一场大大小小的教研活动,大都成了各方秀场,表面上轰轰烈烈风风光光,实际上大都华而不实徒有其表。
累的是老师,苦的是学生,耽误的是各方宝贵的时间与精力。
很多教研活动如观摩课等参加后掩卷思之,那当时似乎无限精彩的桥段,恍然间倏忽幻化成水面涟漪,一圈圈散开去,最终消失的渺渺茫茫。
其更大的忧虑是,教育上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会使脚踏实地的教育深耕变得苍白而肤浅。
教研活动的积极成果若想回归课堂教学,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积极的指导性作用,我们首先必须走出“***”的窠臼,抹去“教研秀场”的虚无与浮华,重回“研究教学”的朴素本真。
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定会不断的发现并面对一个个新问题,这些问题经累积筛选后可以作为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的主题。这样,使教研活动主题明确,针对性强,教研成果可有效反哺于课堂教学,教学教研相映生辉相得益彰!
教研应注重实效,摒除花拳绣腿。花架子,姿态万千,但却无济于事,真功夫,质朴无华,却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在学校教研这一块上,其实最令一线老师讨厌的是:
学校口口声声说:学校必须有科研课题,以科研促教学,甚至要求老师***有课题。而实际上,学校在科研课题上又脱离校本性和针对性。
于是,组织科研组、任课老师,无休无止地去参加培训,去外地学习考察。然后,精疲力尽之后,就学人家,依样画瓢,在全校开展轰轰烈烈的教研活动。更可笑的是,有关人员不论有课无课,必须一律参加,否则,缺勤处罚。
如此***科研活动,除了可以产一大堆垃圾材料,应付检查外,究竟有何意义?
别说促进教学,能不耽误教学就很不错了。
“三味”认为,在学校研究这块上,学校确实应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一切校本实际出发,找出影响本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瓶劲和短板,然后组织一些相关的、有经验的、有素质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实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科研目标,而不是以弄出多少材料为结题标准。
目前,学校很多老师做课题科研,首先在动机上就不纯,多奔评优评先晋职称之需而去。有些老师在做课题时,该围绕什么任务,开展什么活动,都不清楚,甚至,结题时,自己的课题在解决一个什么问题都是糊涂不清。乱七八糟的方案、总结、图片、论文等倒是一大堆。
如此科研,岂不劳命伤财?
我是头条号“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时代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友善的言语,与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关注,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本问题。
这是个很客观很现实的问题。做过教师的,只要没有沽名钩誉之嫌,是很反感引领、培训、教研等这些词汇的。这些词汇,其实都是空洞的,对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效应是微乎其微的。这些口号,学校领导在写总结汇报时是可以用的,而且是必须的。我建议引领者、培训者、教研者等这些教育战线上的佼佼者,潜下身子到基层学校担任与普通教师的同等的教学工作量,经过期中、期终考核检验,你的教学成绩优胜于普通教师的,你就有资格说话。教师们不用你引领,也会趋之若鹜,跟着你学的。你若高高凌驾于教师之上,只是空谈,不仅不能引领,反而会增加老师负担,干扰老师的正常教学。
请在主题配置设置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514hunyin.com/post/59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