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就已经有了啊!上世纪70年代推出样板戏后,随即就有了“交响音乐《沙家浜》”,效果挺好的,以至于有的人还以为它是八个样板戏之一,也有朋友“纠正”我的一段文字里说最后一个样板戏叫《龙江颂》是搞错了,应该是这个交响乐。后来我解释说,《龙江颂》是特意定向创作的,补齐了工、农、兵三大主题中的农,后来大家才相信了。这已经足以证明,改编成交响乐也是很成功的。昨晚央视的戏剧频道播出了一个京胡和京剧特别节目,就用了交响乐队“伴奏”,压轴节目就是“京胡协奏曲”,非常好的,赢得了现场掌声雷动。顺便说一句,在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那一段幕间前奏,就是交响乐,早已经,是闻名于世的经典之作了。
您想法很好,有创新的观念。样板戏虽然产生在文化大革命,让传统的戏曲走进了时代,唱腔,表演都有时代感和时代精神,应该是現在戏曲演员们借鉴,提倡,发扬,要唱时代,演时代,演英雄人物,唱英雄人物,让現代戏在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美丽的先彩。
1 1962年样板戏音乐会上笛子独奏的是郭兰英。
2 郭兰英是中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她在1962年的样板戏音乐会上进行了笛子独奏。
3 郭兰英以其卓越的演奏技巧和独特的音乐表达能力而闻名,她的演奏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她的出色演奏也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八个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袭击白虎团》、《海港》、《龙江颂》,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唱段、场景和人物已经淡忘,而有些仍然历历在目,音犹在耳。
不曾忘记的有:杨子荣的英勇无畏,李玉和的赤胆忠心,阿庆嫂的聪敏智慧,喜儿的悲惨决绝,吴琼花的觉悟抗争……
曾经的样板戏是革命的样板戏,它们把帝皇将相、才子佳人赶下了文艺舞台,请上了工农兵做主角,以最大的无产阶级热情歌颂了平民英雄,成功塑造了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使文艺更接近人民大众,更接地气。
有人要把在文化大革命中出现过的一切统统贴上“左”的标签,加以全盘否定,打入地狱,这显然是荒谬错误的,这种行为不啻为倒洗澡水时把婴儿也一并倒掉。
样板戏的“金鸡独立”虽然有违于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但它也并非是一无是处的,从实事求是的立场出发,该肯定的我们还是应当予以肯定。
我想问问那些否定者:样板戏在人民大众的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情感色彩和道德风尚等诸方面,难道就不曾起到过正向的引导和建设性作用吗?
不管样板戏诞生于什么年代,从其本身来说,从其本质来说,它没有错。它宣传工农兵,讴歌工农兵,何错之有?
《红灯记》.《沙家浜》《白毛女》《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杜鹃山》《海港》《龙江颂》等革命样板戏,歌颂的都是工农兵,每部戏曲都是正能量,堪称红色经典。
不才我唱几句《红灯记》的李玉和的唱段:“临行喝妈一晚酒,浑身是胆雄赳赳。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千杯万盏会应酬。时令不好,风雪里来得骤。妈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小铁梅出门卖货要看气候,留神门户防野狗 ,来往的账目要记熟。”献丑了!
视频加载中...
请在主题配置设置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514hunyin.com/post/59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