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是浙江传统的地方戏曲,在金华及周边地区广为流行,又被叫做“金华戏”,在2008年,婺剧被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可以看出婺剧在我国戏曲上的重要地位。婺剧的曲调流丽婉转、有较强的抒情性,在流传的几百年中,深受大众的喜爱,
婺剧是昆腔、徽戏、高腔、滩簧、乱弹、时调、徽戏六种声腔合班,被人称为“金华戏”,后来由于金华的古称是婺州,就改叫“婺剧”。
婺剧定妆和很像,但是要比京剧偏黄,因此婺剧演员在定妆时,会用白色的粉和肉色的粉相互掺杂起来,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由于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婺剧得到一定的传承,现在虽然不能说是广为流传,但是经常会有一些经典曲目在全国各地演出。
婺剧也叫金华戏,浙江省传统地方戏曲之一,它以金华为主,流行于丽水、衢州、临海、建德等城市,融合了高腔、徽戏、昆腔、滩簧、乱弹、时调等六种声腔合班,因金华古代称为婺州,因此也叫作婺剧。
追溯其历史根源,从明代初期开始义乌腔,到清代流行的徽戏、昆腔、乱弹等,全部融合在婺剧当中,形成婺剧独特戏曲风格。
在当时婺剧主要在农村演出,重做轻唱将情感融于表演形式上,着重渲染情感,而不过分讲究吐字如云,时常会发生串曲的情况,有时几乎只表演却不唱。
角色行当也很丰富,生末净旦丑都有,当然更为有趣还有动物表演,俗称为杂,一般都由“三箱”兼任。
在定妆方面婺剧底色是***,京剧多数是白色,两者有微小的区别,一个楼台唱戏,一个是农村唱戏,两者有着不同的区别。
在乐器方面,婺剧是鼓板、小锣、牛腿琴、琵琶、月琴等,目前又增加了多种乐器,使得婺剧表演更为丰富。
婺剧有自己的绝活绝技,比如蛇步蛇行、飘若纸人、大眼小眼、蜻蜓点水等等。
金华的古代技术创造有东阳木雕、浦江剪纸、浦江麦秆剪贴、金华剪纸、东阳***无骨花灯等。
东阳木雕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以多层次浮雕、散点***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为特色,自唐朝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被誉为"国之瑰宝"。
浦江剪纸造型独特,手法多样,阴剪阳镂兼施,匠心独运,特色鲜明。浦江传统剪纸题材广泛,其中以戏曲人物最为突出,作品多取材于婺剧、越剧等地方戏曲和历史故事。
金华跟金华一样它有1000多年的历史,并且有许多名胜古迹,金华古称梧州,自公元前222年建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因其“位于中国的金星和吴怒二星”而命名为金华。
金华,古代称婺州,历史上曾有“小邹鲁”的雅号。关于“小邹鲁”的由来,众说纷纭。专家认为是金华自古文人荟萃,人们把文人辈出的地方称为小邹鲁。金华在历史上的确涌现出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杰出人物。这些杰出人物指的是宋代大儒吕祖谦和明代大儒章懋。
金华,古称婺州,浙江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1],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建县,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位于浙江中部,下辖2个区、3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总面积10942平方千米[41][42]。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金华市常住人口为7050683人。
金华不叫婺城,金华的别名是婺州。婺城区是市辖区,是浙江金华历史文化古城,为金华市中心城区,金华市政治、文化、商贸中心。
康熙《金华府志》据《太平寰宇记》载:“梁武帝改置金华郡”,并注有:“《玉台新咏》序云:金星与婺女争华,故日金华”。隋文帝开皇时期置婺州,始称婺州。委婉的解释:金华(婺州)城市称婺城,简称婺
金华市在浙江省中部,简称婺州,他有世界出名的金华火腿,有黄大h仙宫,还有全国文名的旅游景点双龙洞,有李魚公园,::有艾青公园,还有伟大的普乐家施先南,还有八婺,兰溪市,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浦江县,武义县,:磐安县,二个区,金东区,和婺城区,都在金华市领导下。
《隋书·地理志》“东阳郡”条目下,领县第一就是“金华”。东阳郡是古代金华最早的地市级行政机构,它的治所也在今天的金华市区。其中在县名“金华”下面有小字加注:“旧曰长山,置金华郡,平陈郡废。又废建德、太末、丰安三县入,改为吴宁。
十二年改曰东阳,十八年改名焉,大业初,置东阳郡。有长山、龙山、楼山、丘山。有赤松涧。”意思是:这个名叫金华的县,旧名是长山,从前在这里设立过一个金华郡,等到我们平定“陈”时,把这个郡给废掉了。
后来又把另外的建德、太末、丰安三个废县并给它,并重新命名为“吴宁”。等到(开皇)十二年时又把名称改为东阳,十八年时才正式定名为金华。大业初,又在这里恢复了最早时候的东阳郡建置。附近还有长山、龙山、楼山、丘山和赤松涧这样一些风景名胜。
请在主题配置设置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514hunyin.com/post/60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