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我不太懂诗词歌赋,只是在学习***诗词时,读到了宋时陆游的咏梅词。
***说自己的咏梅词是陆游咏梅词的反其义而用之。
所以激发了我去看陆游词的冲动: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冷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全词优美中透着凄凉,落迫中突显孤傲。但终究脱离不了被碾作尘的命运。与粪土为伍,那来的香如故。
难怪毛伯伯要反其意而用之了!
宋词中我最喜欢辛弃疾的词,最喜欢的一句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诗人上阙一直都在描写元宵佳节热闹的景象,下阙突然笔锋一转,夜深人为归,使人看着满城热闹的景象,千百次的寻找那个身影,他在等一个人的出现,可人山人海却怎么也找不到这样一个人。
在他回眸伤神之时,蓦然的灯火所不及的地方,看到了那个人,在那静静的站着,静静的站着......
我们无从知晓“那人”到底是谁,只能凭着猜测得出几个答案:
一、“那人”是作者的心上人,也是最普遍的解释,辛弃疾身上的其它光环明显掩盖了他感情上的一面,或许在他***澎湃的内心之下,也有一颗为情所困的心,而他显然是幸福的,因为这蓦然的一回首,不知收获了多少的芳心。
二、作者希望以此明志,希望自己能够向灯火阑珊下的那人一样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因为当时的南宋掌权者似乎毫无危机感,在这种国难当头的时刻仍有这么一副表面热闹的景象,就像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一样,在这热闹非凡的景象之下,城上竟然没有一个士兵的影子,强敌压境,这派热闹已经有了苦中作乐之感。辛弃疾不愿与他们一样屈身降志,去凑当权者的热闹,他要的是成为灯火阑珊下的那个人,一个自甘寂寞,孤傲高洁的人。
三、作者表达了一种思想境界,那一刹那的回眸更有种“永恒”的感觉,后世国学***王国维曾将此句作为人生三大境界中的最后一种境界,这种境界与词的本身文学性无关,其中的哲学思想,或许只有到了那种地步才能理解通透吧!
在宋词中,我最喜欢是苏轼的词,特别是那首《行香子.述怀》“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清静的夜晚,无风无尘。月光皎洁如银,面对这良辰美景,斟满美酒,把樽对月,尽情享受吧!什么功名利禄都是浮云变换无常,不值得徒劳费神。人生不过就像一匹快马瞬间驶过缝隙,像击石迸发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的短暂经历。虽有才华,无处施展,不如珍惜当下的欢乐,忘掉人生中的种种烦恼,像孩童那样天真快乐。何时回归田园,闲适安宁,弹琴、饮酒、游玩山水间。苏轼这首词,被镌刻在海口市的苏公祠苏轼雕像前的石碑上。
拜读这首词,为苏轼身处逆境的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所感动。在历史的长河里,人的一生短暂,正像词中云“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与其浪费生命去追求名利浮云,不如放下这一切,做个闲人,对着一张古琴,品味一壶美酒,去听溪水潺潺,去看天上白云飘飘,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
我们在工作岗位上,工作几十年,退休了,有条件做一个“闲人”,不要在意生活中那些不如意的事情,“且陶陶,乐尽天真”。乐天无忧的生命是有趣味的生存,无欲无求的生命是快乐无限的生活。
为了体验体验苏词的“闲人”生活,我特意给自己投资,去学习古琴,成为琴院里最年长的学生。我走出家门去旅行,写出“三山五岳我来了”的诗文,写出一篇篇游记,在网络电台发表。习琴,读诗,填词,旅行,这样的“闲人”生活真好!
请在主题配置设置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514hunyin.com/post/66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