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在节奏上特点也很突出,这与我们民族音乐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我们民族音乐很少象西洋音乐那样强弱相同、有规律的匀速、脉动式的节奏,一般表现为弹性节奏和点线结合的特点。
体现在节奏上多为附点(抻——赶)或切分(赶——抻)或是两头抻中间赶,或是两头赶中间抻,或是紧打慢做,或是慢打紧做等等。
因此,所形成的动作的内在节奏,诸如则柔、动静、缓急、放收、吞吐……抑扬顿挫、点线结合等,从而产生我们特定的动律特点和韵律感。
你觉得平淡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少了fa和xi,而是传统古琴曲子的和弦走向少,一长个断落停留在同一个***上。流行音乐就不一样,例如《北京欢迎你》就是用五声音阶写的,副歌的4536251走势也是很起伏的,就算把同一个单音填入这个套子,也是有起伏变化的,所以重点是和声。
首先,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伪命题,平淡是听者对乐声的一种感性反应,对音乐而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感受到的的平淡,也许在别人就是天籁。
五声音节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音律,这种音乐构成方式流传了千百年,能得到这种传承,那它是否好听,自是无需多言。
每种音乐都有其特点,这是音乐的灵魂,是其得以发展和传承的基本要素,比如布鲁斯音节,日本传统五声音律,这些曲谱方式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听觉感受,使各种音乐风格得以区分和发扬。
就作曲而言,五声音节是一个框框,谱曲者要在这个范畴之内完成创作,表达音乐动机,很不容易,经典的曲子,有:黄霑的沧海一声笑,beyond 农民,甚至吉他***老乔的ten words (部分),这些都是传世经典。
总之,传统五声音律的地位,无可替代。
平不平淡这事,主要是靠音阶对比来的。我们不能拿古代的雅乐和今天的重金属去对比。
比如《广陵散》开头就有一个四度和六度的大跳,***部部分有连续的十六度翻转,翻下去又翻回来的那种。十六度翻转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从一个女高音的正常音域唱到嗨C。人唱的歌曲里面,基本不会有这么反人类的跨度。要是这也算平淡的话,那我还真是有点汗颜。
《十面埋伏》也是一曲酣畅的代表 描写的是项羽被刘邦大军围的毫无退路的场景,起承转合表现一步一步扣人心弦,激烈紧张强弱对比极其鲜明。***用的是燕乐七声调式,两个曲段之间的跨度是十二度。因为刮奏很多,所以听上去相当刺激。
我们看西方的著名乐曲,比如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大家都很熟悉,都是回旋式的音阶弹奏,整个曲子跨度是十五度,但是都是慢慢往上推,或者慢慢降下来。没有类似《广陵散》那种突然从天上的鸟叫到地上的蛤蟆叫的跨度。再比如贝多芬的《欢乐颂》,基本上是五度以内的音阶进行。
所以在古典音乐中,中、西方相对比,中国音乐并没有平淡而是各具特色。强是由弱突出的,平淡和热烈都是相互参照。但是,如果拿《十面埋伏》和《高山流水》比《高山流水》肯定就平淡了 。但是中国也确实有很多平淡的曲调,这多是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影响,文人大多崇尚清新淡雅的意趣。
请在主题配置设置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514hunyin.com/post/67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