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90后的我很喜欢经典老歌,你们喜欢什么风格的歌曲,为什么?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90后是跨时代的年龄,前有80后,后有00后,其实每个年龄段都会出现新的产物,歌曲也是一样。80、90后百花齐放,人才辈出,我们90后受到这些文化的影响,加上80后经常放这类经典老歌,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启蒙文化,对于老歌大家应该都会唱一段、或者哼几句。
小时候经常听的歌都是一些经典老歌,那时候网络还没有这么发达。当时有一个录音机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每天听下优美的旋律,好不惬意。
当时最流行是周杰伦、林俊杰、阿杜、郑源、郑智化、伍佰、刘德华、黄家驹等艺人的作品,在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约上三五个小伙伴一起去K歌,90后喜欢的歌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故事。那个时候消费观念比较落后,当时只能在电视节目中、录音机中来寻找欢乐,如果去***点几首好听的歌曲,那是多么奢求的事情!
进入***大家喜欢点的歌曲有很多,比如周董的《东风破》、《青花瓷》,林俊杰的《江南》、《曹操》、伍佰的《挪威的森林》、《突然的自我》、郑智化的《水手》等。
黄家驹的歌曲《真的爱你》、《光辉岁月》、刘德华的《爱你一万年》、《中国人》等,郑源的《擦肩而过》、《我不后悔》等。
新歌听不进去,只能听老歌了
每个时代的产物必定反映那个时代的变化。作为90后,新歌听不进去,那只能听经典的老歌了,或者是经典快节奏的歌曲。
不是我们不喜欢听一些新声代的歌曲,而是没有什么韵味。这些都是有原因的,以前所经历的人或事,给自己做深的印象就是“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终人”,这样产生了隔阂,还是经典老歌好听!
在开放的社会里,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盛世,爱情歌曲就成为了主流。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一段爱情,每一个人大都会经历一段失败的爱情,而那些伤感的情歌恰恰唱出了爱情的遗憾和留恋,情歌更能引起共鸣。中年人听情歌是对曾经爱情的怀念,少年人听唱歌是对爱情的向往。
当喜欢上一个人而又没有勇气直接表白的时候,情歌就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如果对方也有意,自然会明白唱歌情歌的意义。如果对方无意,自然会揣着明白装糊涂,这样对方也不会尴尬。比如刘德华的《暗里着迷》恰到好处的表达了对一个人的暗恋之意。
当一个人失恋,内心的痛苦只有通过情歌来发泄,情歌写出了失恋者的心情,唱一首情歌回味一段爱情,比如刘德华的《一起走过的日子》、郭富城的《当我知道你们相爱》。
当想对自己的爱人表达爱意的时候,给他(她)唱一首情歌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刘德华的《爱你一万年》和《你是我的温柔》。
一个人一生或许很平淡,不会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但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没有爱情。
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中国(包括香港台湾), 流行音乐的主要消费群体就是青少年,买CD,看演唱会,买数字专辑,买周边等等;而青少年关心的就这么点事,为了满足他们,就催生了大量的情歌。这在香港尤其明显,因为地方太小,其他小众群体基数太小,通常不足以支撑小众音乐,除非顶尖的音乐人。在大陆情况稍好一些,因为人口众多,小众歌手也能有足够的受众,如果有渠道的话。
我也不是专业音乐人,谈谈个人观点吧
每首歌都有属于它的时代,在这个节奏快的时代,90末,00后是现在流行音乐的主力军,这个年龄段的人目前经济压力不大,都属于爱情躁动期,他们对爱情还不是完全的理解,只能说是找个异性渡过一个青春懵懂期,这样的爱情都是必经的,也是最不值钱的,可能为了一句话、一件小事、甚至是左右脚哪个先进门都可能分手;这样的爱情不长久,经历太多的分分合合之后,也有一些自己对爱情的理解,这个时候听关于爱情的歌曲,感觉哪首歌里面唱的都是自己的经历,感觉里面的主人公就是自己,然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下载量就大,下载量大之后音乐公司就赚钱,就一直推爱情歌曲,音乐公司也要迎合市场规律,反观70后80后90初的人就对这个时代的爱情歌曲不感冒,他们有属于他们时代的歌曲,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了,爱情不是他们最关注的,他们关注的是家庭,亲情,事业。
中国人爱听。中国人向来含蓄内敛,对于那种欲语还羞的爱恨离合可谓推崇备至,抒情慢歌自然成了首选。这样的听众市场自然让唱片公司选择最稳妥的赚钱方式:使劲唱情歌。
回首上世纪港台音乐的诸多大腕,哪个不是靠情歌崛起,哪个不是靠情歌赢得一片关注的。提到张学友绝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吻别》,提到邓丽君绝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月亮代表我的心》。不是所这些歌手没有尝试其他风格,而是这样的需求市场就必然决定了歌手大部分歌曲必须以情爱为主。即使是华语乐坛以题材丰富著称的周杰伦,其出道歌曲也是《可爱女人》,传唱度最高的也依然是《晴天》、《七里香》、《告白气球》等等这些情歌。纵然现在无数人为周杰伦的快歌正名,但是在这些歌曲刚发行的年代,没多少人会真正听他的快歌,只是图一时新鲜,觉得好玩而已。我小时候也只听杰伦的慢歌,等到长大了再回首听那些快歌,才发现杰伦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一个音乐[_a***_]。
这些事实都证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想赚钱就唱情歌。也难怪一个乐评人会开玩笑的说:做一个热单很容易,弦乐加慢歌就可以了。唱片公司必然是以营利为第一目标的,歌手也必然在唱片公司的引导和施压下选择这样的风格。
同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人本来接受流行音乐就晚,对于音乐教育也不重视,明显的后果就是听众很难听懂并接受其他风格的音乐。你唱摇滚他说太吵,你唱电子他说太闹,你玩说唱他说你念经。总之一切他陌生听不懂的风格,全部都当做垃圾。依然记得《Love the way you lie》大火的时候,评论最多的就是要求把说唱部分删掉;依然记得中国好声音中每一个说唱歌手登台时,都会有人刷“赶快滚,吵死了”。这样的态度和市场,怎么让其他音乐人有信心来尝试新的风格。这样的氛围无疑都在潜移默化的加重市场的扭曲程度。本来现在音乐就很难赚钱,再弄这些“另类”的风格就更难赚钱了。某薛就是抓住了这个趋势,玩命的出苦情歌,再配合自己精心设计的深情人设,立马收割了一大堆粉丝,名利双收。
所以说,别怪乐坛怎么这么多流行歌曲都离不开爱情。在四川的菜绝大多数都是辣的,流行乐坛也是一个原理。如果想改变这种现状,只能加大对于音乐教育的投资,扩大音乐市场,给更多做其他风格音乐的音乐人一口饭吃,给他们以宽容。整体听众音乐素养的提高,才会让华语流行歌曲脱离爱情这个温室。
我的歌单第一名是毛不易的《消愁》
毛不易是我喜欢的一位歌手,他也是刚成长起来的一位原创歌手。他又有潜力,又有才华,也是特别谦虚的一位歌手,通过《明日之子》这个综艺平台,使他迅速的成长了起来,成为了我们熟知的“巨星”。
他的代表作我想大家也是非常熟悉的,比如最经典的成名之作《消愁》,还有唱出大家心声的《像我这样的人》,也有充满喜剧感的《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毛不易可谓是新星音乐创作者的代表了。
他的所有代表作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他的这首《消愁》了,“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道出了多少人本想消愁,缺越来越愁,从白天到夜晚,“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又是多少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生不就是这样的吗?
毛不易的音乐创作能力,真的是值得所有人点赞,每句词都写的那么的扎心,让人浮想联翩,年轻的人背井离乡,身上肩负了太多的东西,太多放不下的东西,所以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方向,但也要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守着我的善良,催着我成长”,所有的进步,都是要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虽然生活会有力不从心的地方,但总有一天,***之神会眷顾你的。
外面的世界形形***,现在的我只想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90后情感流行音乐赏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90后情感流行音乐赏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请在主题配置设置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514hunyin.com/post/68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