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谷底音乐历史中,雅与俗争辩自他们存在就开始,现阶段对音乐雅俗的研究,虽然有其共性的认知,但究竟什么是雅什么是俗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概念认知。本文通过音乐中关于雅与俗的形成历史来寻找,用现代人对音乐的认知度来看看古代文化里的雅俗争论。
雅乐是古代祭祀天地、祖先和朝会、宴享时所用的正统音乐。周代的雅乐有“六舞”,包括《云门》,用于祭祀天神,相传为黄帝时的乐舞;《咸池》,用于祭祀地神,相传为尧时的乐舞;《大磬》,又名《大韶》或《韶箫》,用于祭祀四方,相传为舜时的乐舞;《大夏》,用于祭祀山川,相传为夏禹时的乐舞;《大凄》。 俗乐统称燕乐、即宴享之乐!希望能帮到您!***纳吧!
雅乐是古代祭祀天地、祖先和朝会、宴享时所用的正统音乐。周代的雅乐有“六舞”,包括:(1)《云门》,用于祭祀天神,相传为黄帝时的乐舞,(2)《咸池》,用于祭祀地神,相传为尧时的乐舞,(3)《大磐》,又名《大韶》或《韶箾》,用于祭祀四方,相传为舜时的乐舞,(4)《大夏》,用于祭祀山川,相传为夏禹时的乐舞,(5)《大濩》,又称《韶濩》,用于祭祀始祖姜螈,相传为商代表现商汤伐桀武功的乐舞,(6)《大武》,用于祭祀祖先,为当时表现周武王伐纣武功的乐舞。前四种为文舞,后两种为武舞。 孔子评论《大韶》和《大武》,认为“《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他听了‘尽善尽美’的《大韶》,竟至“三月不知肉味”。《诗经》中的风、雅、颂也大多是周代的雅乐。‘大雅’、‘小雅’用于朝会、宴享,“周颂”用于郊庙,“国风’也可用于卿大夫宴享士庶。 春秋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吴公子季札访问鲁国,听了周朝的各种雅乐,对《诗经》十五国风中的十三国风、小雅、大雅、周颂以及‘六舞’中的《大武》,《韶濩》、《大夏》和《韶箾》,都赞扬备至,但对《郐风》和《曹风》则不加评议。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都是各地的民歌,当时也属雅乐之列,怛最正统的雅乐则是所谓“雅颂之声”的雅和颂。十五国包括郑和卫,但郑国和卫国的民间音乐历来受到儒家的排斥,被称为‘乱世之音’,成为雅乐的对立面。孔子和孟子都‘恶郑声之乱雅乐’(《论语·阳货》及《孟子·尽心下》),但魏文侯却对孔子的***子夏说:“吾端冕而听古乐 ,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礼记·乐记》)梁惠王也对孟子说:“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粱惠王下》)注:“谓郑声也。”可见郑,卫之音是很优美动听的。从此“先王之乐”(雅乐)和“世俗之乐”(俗乐)就成了历代音乐的两大壁垒。但在隋、唐以前,还没有明确区分雅乐和俗乐,宫廷宴享可用雅乐,也可用俗乐。隋文帝始分雅、俗二部,俗乐统称为燕乐,即宴享之乐。
1、所指不同:雅乐:典雅纯正的音乐;俗乐:指世俗的音乐;
2、用途不同:雅乐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等大典时所用的乐舞。俗乐是当时流行的世俗之乐、民间音乐,是新兴的乐舞。
雅乐是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雅乐的体系在西周初年制定,与法律和礼仪共同构成了贵族统治的内外支柱。以后一直是东亚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宫廷雅乐乐谱在中国已失传,只有韩国、日本及越南尚有保存。
随着周朝的衰落和社会的发展,民间音乐逐步代替了雅乐。贵族们对雅乐渐感厌烦而去欣赏俗乐,如《乐记》所载,魏文侯“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因此孔子曾感叹地说:“礼崩乐坏”。相匹配典礼的雅乐,开始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后逐渐变得庄严神秘而又沉闷呆板。
相对于雅乐而言,俗乐则是春秋战国以后产生于渚候国民间,具有粗犷,鲜活成份,并为诸候所欣赏的音乐。
雅乐是古代祭祀天地、祖先和朝会、宴享时所用的正统音乐。《诗经》中的十五国风都是各地的民歌,当时也属雅乐之列,怛最正统的雅乐则是所谓“雅颂之声”的雅和颂。
《归国遥·春欲晚》
唐 韦庄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归国遥》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词题标源》中认为此词牌来自许穆夫人归国唁兄一事。后人感念许穆夫人在祖国危难之际,不顾阻拦,大义回国的举动而创《归国遥》。这个“遥”通“谣”是歌的意思,在中国古代,没有音乐之称,把唱歌称之为“谣”,是以赞颂许穆夫人归国的歌,以彰显她的赤诚报国之心。因此,此调的缘起一定是赞美许穆夫人归国之壮举,必是缘题而赋。
这首词是晚唐韦庄之词,韦庄双调四十三字,上下阙各四句四仄韵,全押an韵,一韵到底,其中上阙和下阙的最后一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读时朗朗上口之感。
词之上阙
暮春之际,蝴蝶翩翩起舞,蜜蜂游弋于烂漫的山花间,一切世间之景都生气灿烂,“谢家池馆”的“我”却在傍晚时分,折柳送别我的心上人,内心之苦能向何人诉说?辗转反侧,今夜似乎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词之下阕
还未闭眼多久,已是东方微亮,“我”无心梳妆,任凭攒着玉簪的发髻像微风中凌乱,香炉一夜未息,回想起往昔的恩爱,滴滴玉泪轻轻的落在如雪般的柔指间。
韦庄是花间派主要代表人物,写过很多闺怨词,感情细腻。这首词可能是韦庄借他人之口写自己之痛。离别本来是中国古代诗词的重要内容,柳永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少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个傍晚,柳永的爱和痛。
《归国遥·春欲晚》是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离别。“春欲晚”说的是离别的时间。
归国遥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春欲晚”是离别的时间,“戏蝶”句是对“春欲晚”的具体描绘,反衬的是这个时间离别的难堪。“日落谢家池馆”,是离别的地点和时刻,“柳丝”句点明送别。
下片写的是离别后的伤心,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早起时的精神状态,将良辰已逝的苦痛心情寓于其中。
后两句写如何遥思远人,泪流沾腕,是对离别后伤心的刻画。这首可以说是用词贴切,手法精湛,将女主人公心中的忧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来看一下作者:韦庄,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谥文靖。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诗人韦应物四世孙。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公元880年(广明元年)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后逃至洛阳,赴润州入周宝幕府,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江南避乱生涯。公元894年(乾宁元年)进士及第,历任拾遗、补阙等职。公元901年(天复元年)入蜀任王建掌书记。仕蜀十年间,为王建扩展势力,建立***出谋划策,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官至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其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存诗320余首。有《浣花集》。
⑴谢家池馆——即谢娘家之意,这里是指***家。据《唐音癸签》载,李太尉德裕有美妾谢秋娘,太尉以华屋贮之,眷之甚隆;德裕后镇浙江,为悼亡妓谢秋娘,用炀帝所作《望江南》词,撰《谢秋娘曲》。以后,诗词多用“谢娘”,“谢家”,“秋娘”,泛指***,妓馆和美妾。又:六朝已有“谢娘”之称。如《玉台新咏》中有徐悱妇《摘同心支子寄谢娘因附此诗》,故以“谢娘”为谢秋娘之说,恐非。
⑵金缕断——指柳丝被行人折断用以赠别。金缕:形容柳条细柔。
⑶风乱——纷乱。如风吹散的意思。
⑷云雨——本意是山中的云雾之气。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游于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而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所以,后人常用“云雨”来表示男女欢合,有时也用“高唐”、“巫山”、“阳台”等,表示这一意思。“画屏云雨散”,是指在画屏掩蔽下,男女欢情已经消散。
⑸博山——香炉。宋吕大防《考古图》:“博山香炉者,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涧气蒸香,像海之四环,故名之。”《花间集》中,“博山”一词共出现五次,皆指香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美丽的中国古风音乐赏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美丽的中国古风音乐赏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请在主题配置设置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514hunyin.com/post/69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