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您为啥非要找无注释版的?
就版本而言,从古到今,官方、私人,都有不同的刻本流传。这些出版商跟我们现代人没有太大区别,小店多错字、漏字,大店错误较少,比较可信。
但是,编辑和出版商毕竟不同于专门的学者,他们的本子,仍旧可能有一些错误,那么,清代人的考据学就派上了很大的工夫。最起码,他们能让你看到一个更接近秦汉之际文本的古文献。所以,清人在历史上排名很晚,但他们的校勘是最可信的。
老哥您所谓的无注释本,其实也是在这些校勘本里选出来,打上去的。如果真的想要的只是没有注释,方便您***使用,以求节约时间,那么很多网页上都有无注释版本的古典文献在里面,譬如古诗文网。甚至有些网站,连现代标点都没有,你需要自己句读,自己圈点整部文献,您确信自己是这方面的专家吗?
我的建议是,尽量使用当代大出版社出版的校勘本,不想看注释可以不看。古人读书,全是竖排繁体无标点版,文句之间夹杂注、疏,我们现代人很难读懂这个。
(一)作品研究:指作品结构、曲式、和声、旋律、节奏等的研究;
(二)专门术语研究:即音乐史上专用术语之研究;
(五)记谱法:研究音乐纪录的方式;
(八)文献学:指音乐史上古代音乐文献的研究;
(九)实际演出研究:研究历史上演出的真实情形与乐器演奏法等。
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
汉族古代“诗歌”是不分的,即文学和音乐是紧密相联系的。现存最早的汉语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篇当时都是配有曲调,为人民大众口头传唱的。
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发展较慢,在“正史”中地位不高,没有能留下更多的书面资料。但音乐和文学一样,是古代知识分子阶层的必修课(详见“六艺”),在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疑有着重要地位;民间则更是充满了多彩的旋律。
请在主题配置设置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514hunyin.com/post/71964.html